半導體「去台化」步步成真? 經濟部、國發會接力喊話「台灣只會越趨關鍵」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證實未來將於美國設立3奈米廠,引發市場關注台積電先進製程是否轉移到美國,引發台積電去台化」會否「成真」,影響台灣產業鏈戰略地位問題。台積電是否「去台化」議題發酵,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近日接連跳出來安撫民心,龔明鑫強調,台灣只會「越來越關鍵」,2024到2025年間預計落地投入的金額將上看新台幣6兆元。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全球供應鏈就逐步從中國退出,加之2020年疫情後造成供應鏈斷鏈、晶片短缺及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擁戰略地位的台積電高製程廠將落地何處?成為兵家必爭,美國、日本等國都爭相邀請台積電前往設廠、建置產能。目前,台積電除了進駐日本熊本縣,近期,創辦人張忠謀稱3奈米廠將赴美設廠說法,引發外界對半導體「去台化」憂慮,擔憂台灣戰略生產鏈地位優勢不保。

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重申,「去台化」問題不存在,她指出,台灣半導體產能1個月生產量超過200萬片,美國5奈米廠僅2萬片,台灣仍是全球半導體主動脈。

台積電股東之一國發會,24日也在臉書引用龔明鑫接受《工商時報 》專訪內容,龔明鑫表示,台灣只會「越來越關鍵」,其中半導體會是核心,2024到2025年間預計落地投入的金額將上看新台幣6兆元,且不只是台積電,整個資通訊等產業供應鏈,將讓台灣產業發展非常堅實,更將與全球的供應鏈緊密結合。

他說,在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出後,半導體的需求非常全面,在包含台積電在內的先進製程上,台灣已經獨步領先;在成熟製程方面,在電動車、自駕車,AIoT所需的晶片也都有佈局。

龔明鑫指出,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全世界啟動供應鏈重組,台灣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尤其是疫情之後,各國體認供應鏈更需要分散,因此原本在中國的高階產品或有資安疑慮的產線紛紛移向台灣。

疫情期間車用晶片荒之際,他強調,台灣廠商不但沒有大幅漲價,且提高產能利用率增滿足歐美訂單需求,展現台灣是可合作的信賴夥伴,未來將不只美國,連歐洲國家都有意要和台灣在供應鏈上更緊密結合。

龔明鑫並提到,政府提出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草案,藉由提升半導體研發、採用先進製程設備的租稅獎勵,奠定未來半導體競爭更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