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對美立場 中俄微妙不結盟

金燦榮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美國外交、中美關係及大國關係、中國對外政策。

美中甫結束2+2高層對話後,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立即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雙邊會晤。金燦榮昨在大陸「觀察者網」解讀中美俄三方關係表示,三國關係很微妙,中美高層對談,中俄間當然有必要溝通一下日後對美立場,這很正常也有需要,但中俄關係維持當前相對較好狀態最舒適,走向結盟反而會有很多麻煩。

金燦榮指出,中美俄應該講還是最有全球影響力的三大國,目前的總態勢是美國與中俄關係都不太好,中俄關係總體狀態是比較穩定的,最近美俄關係甚至有點進一步僵化。美國公布情報界的一個評估,結論是俄羅斯確實干預美國大選,拜登總統接受記者採訪,就說普丁要為此付出代價。結果俄羅斯就讓大使回國。

金燦榮強調,中美俄三大國的關係很微妙,大致狀態是美俄、中美比較遠,中俄比較近。但是在這個狀況下,中美進行了2+2,這個時候很有必要在中俄之間有所溝通。一是減緩俄羅斯擔心,另一個也確實要協調一下以後的對美立場。「兩個會見緊密安排在一塊,我覺得挺正常的,對中俄兩國都是有需要的。」

他認為,王毅在7號記者會上講中俄合作上不封頂。中俄關係的狀態應該講是建交以來相對比較好的時候。當然國際社會也關注會不會正走向正式的軍事結盟,他覺得好像不會。普丁總統曾經明確講過,中俄不會結盟,讓西方放心,目前這個狀態是最舒適的,真走向結盟反而有很多麻煩。

金燦榮說,「我的理解就是中俄關係的現狀很好,兩國都挺滿意的,多希望維持這個現狀。進一步走向正式的軍事結盟,我覺得不太可能。」

此外,金燦榮表明,這次中美高層對話結果比預期的好,有三個成果:第一個成果是,雙方畫了界,這是原來大家的預期,就是把界限搞清楚了;第二個成果是有一些比較具體的安排,比如說成立氣候變化工作小組;第三個成果就是確立未來合作的方向。另外,也確立了一個比較平等的對話姿態。

他還稱,綜合來講,阿拉斯加2+2對話,是未來4年拜登政府和中國交往的一個好的起點,要給予肯定。「我偏樂觀一點,整個中美關係是嚴峻的,但是雙方願意坐下來談,是個好跡象。」

金燦榮表示,他的觀察是拜登當局的整個外交政策,還沒有完全定位,但是大致方向是有了:美國還是要重新回到國際社會當領導,要把中國當主要的對手。跟中國競爭的時候,要用三張牌壓中國,一個是盟友,一個是國際規則,一個是意識形態。

他也直言,有些國家會借中美關係有問題,利用一番,像日本就是這樣。所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批評美日是「狼狽為奸」。但有些國家,比如說韓國就還好。歐洲也是這樣,有些國家跟美國靠得很近,但他覺得至少德國梅克爾政府還可以,跟美國還是有點距離的。他在歐洲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美國是有利益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