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能否變轉機 考驗張麗善

雲林縣垃圾問題6年來從急症變慢性病,無形的政治力影響下,外運的焚化量有減無增,縣長張麗善的任務比前縣長李進勇更艱鉅,窮則變變則通,處理垃圾也可能是張麗善連任的武功祕笈。

9月29日起高雄市府焚化爐無預警停止為雲林縣代燒,焚化量從80公噸驟降為0,民進黨執政的另一縣分也縮減額度,以君子之心揣度,只能說真巧合,30公噸垃圾的焚化量連斗六市一天產生的50公噸都處理不了。

前縣長李進勇推「MT」(機械處理)是全台第一套,證實效果不佳,觀望中的台東縣府、新竹縣府都打退堂鼓,前者啟用備而不用的台東焚化爐,後者決定興建焚化爐。

張麗善一開始延續「MT」政策,效能不彰後放棄,目前改用「ZWS」(零廢棄資源化系統),100公噸垃圾能製成40公噸燃料棒,廢料只剩18%,一天可處理200公噸垃圾,但燃料棒目前的去化管道只有台塑六輕廠,混入燃煤的比例上限3%,約20公噸。

以雲林縣1日垃圾量210公噸計算,ZWS可以處理成80多公噸燃料棒,但燃料棒無法長期貯存,有賴六輕廠區使用量再提高,源頭還有賴法規解套。

佛家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意思是煩惱的另一面是智慧,垃圾危機也許是一個卓越的開始,如果張麗善成功找到排除林內焚化爐啟用的選項,除了雲林人會佩服,將會在台灣環保史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