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大學調漲學費 抗議教育成剝削

【台灣醒報記者李皇萱台北報導】「教育不是投資,而是剝削!」倫敦大學博士生林柏儀表示,台灣近10年來學費高漲、起薪下降說明了這種教育趨勢。面對政府屢屢準備調漲學雜費,師大、成大、新竹教育大學等校師生今天發起「反學費論壇」向政府表達立場,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受訪時表示,調漲學費是期望能改善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不公的情形,但還在研擬階段,並未定案。 「反學費論壇」指出,近15年來,公立大學學費平均漲幅高達60%,私立大學漲幅20%,比15年來物價漲幅18%高出許多。而台灣每位大學生一年的教育費用(學費加生活、住宿費用),公立大學生平均約20萬元,私立大學生平均約25萬元,總體平均約23萬元。 教育費用持續高漲,但回報卻是不斷下降。2000年大學畢業生的初任工作每月薪資是28016元,到了2010年則是26455元。10年間物價漲幅9.6%。若平準物價後計算實質薪資,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下滑了至少14.7%。 教育費用提高,也使得就學貸款人數年年創新高,99學年度高中職以上每年申貸就學貸款的人數就達40萬人之多,已占學生數中的19.2%。與會師生認為,政府僅在放寬學貸還款期限上著手,卻漠視問題的源頭在過高的教育費用,等於要老百姓以「背債」來替政府買單。 該論壇也認為官方常說的「教育是投資」論已經破產,相反地,教育早已成了「剝削」的一環。政府供給企業主大量廉價的技術勞動力,卻要學生自負成本。不只教育訓練費用、研發費用漸漸被企業「外包」給大學,更讓大學成為企業廉價人力與技術訓練所。 對於政府日前提出的「齊一公私立大學學雜費」方案,與會者指出應當是要「降低私立大學學費」,而非以「提高公立大學學費」、「讓高學費普遍化」來促成。換句話說,不是拿一部分學生的錢,來補貼另一部份的學生。 針對大學學費可能調漲一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表示,學費計算公式一直都在研議是否合理,目前已3年沒漲。對於公立大學漲幅多於私立,何卓飛解釋,是因為公立大學學費本來就低了許多,所以漲幅較大。 何卓飛也表示,提出「齊一公私立大學學雜費」方案,是因為教育部調查發現,國立大學通常是社經地位較高的學生就讀,私立大學則是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反映在大學生就讀情形中就是「家境較富裕的學生繳低學費,而家境窮苦的學生卻必須繳納高學費。」教育部認為此種現象造成另一種的不公平,因而極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