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家偷接案嗎?臉書開出「永久遠端」職缺將顛覆傳統職場?

作者:馬振洲/華人文創聚焦

根據《數位時代》的報導,日前 Facebook 執行長馬克.祖克伯在接受《The Verge》採訪時表示,目前該公司在美國的空缺職位,將在今年底全面開放其他國家/地區的求職者申請,且將以永久遠端的工作型態就職;更表示預計在 5-10 年內大約全公司一半員工,將以永久遠端工作的形式運作。

其實不僅是 Facebook,Twitter、IBM 等知名大型企業也都紛紛擴大施行長期遠程工作的政策。微軟、戴爾也都相應的開發各種支援遠端工作的系統和軟體。Google 執行長桑達爾皮蔡在接受《Wired》的採訪中也表示,就算疫情過後,長期遠端工作也將成為新常態。

既然趨勢如此,我們不妨延伸思考一下:作為一個員工,我們可能無法為企業或高層操心那些經營層面的議題,但如何在新的趨勢下扮演好一位稱職的員工,更能盡到應盡的職責,就是我們從今天起應該預做準備的。

不見面,也有三分情

「見面三分情」這一個傳統觀念深植在我們的心中,具體原因,筆者認為源於兩點:首先,為了面對面,某一方或雙方都要因此中斷手上的工作,付出一些時間或努力,自然顯示出對彼此的重視和誠意。我們也常聽過許多例子,有求於人的一方在大雨中苦苦等候,只求與企業高層或某個有權勢之人見上一面,好像這類故事最終的結局也多半是好的。

其次,據學者亞伯特.莫納比恩的調查中顯示,人與人面對面談話時,話語內容的印象只佔 7%,其餘 93% 的印象來自表達方式與肢體語言。除此之外,更有環境、穿著、輔助工具(例如:禮品、咖啡、茶水等)因素。如果在一切表現合宜的前提下,見面確實能帶來至少「三分情」。

當遠端工作使得面對面的機會變少了,我們在與人溝通時,是否就無法有效的展現出誠意?筆者先前因為疫情影響,也經歷過將近 3 個月的遠端工作,與將近 60 名員工遠距溝通,從中便能清晰的感受出哪些員工在遠距溝通時,其用心和誠意的掌握是比較好的,例如:約定好視訊通話的時間,盡量排除環境的干擾,挑選光線充足、訊號良好,並且將身邊如電視機或幼童等容易發出噪音的因素提前排除,這些都是最基本的。

另外,更有員工因此特別添購較好的 Webcam、麥克風,使得進行視訊時音質、畫質更佳;還有員工雖然在家,但堅持每天換上正裝、略施淡妝,甚至精心布置房間的背景。比起其他蓬頭垢面、穿著睡衣入鏡、背景雜亂,甚至出現大量私人物品的員工,前者所展現出的體面,就是重視每一次交談誠意的最佳表現,不論對上司或客戶,這樣的區別是顯而立見的。

即時通訊更應該重視禮節

從 ICQ、MSN 到今日的 LINE、Wechat、Telegram 等社交即時軟體的出現,溝通效率越來越高,形式越來越多元,但我們卻不一定有好好地從受眾的角度,去體會那些使用上的禮節。

最基本的是各種功能使用上的時機,例如:什麼情況下該用文字、貼圖?什麼情況下又該用語音留言、語音或視訊?以筆者自身的習慣,如果論及一個比較複雜、對方需要思考、並且恐怕無法當下做出決定的事情,筆者會事先打好一串連續的文字,避免邊想邊寫,把一件事情分成好幾段訊息傳遞給他人。因為這不但會使對方接收的載具不斷發出提示音,形成干擾,也像是逼著別人立即表態,更有可能在一問一答間因節奏的不同步,把思緒打亂,令主題失焦。

如果是偏向試探性的內容,自己也不太有把握,需要雙方進一步討論,我則會偏向用語音留言。因為一但留下文字,不管你寫的再委婉,在他人心中還是留下了一定的印象,甚至有可能被截圖轉發作為佐證。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語音留言不但可以讓對方反覆聽取、思考,又不至於顯得太過篤定。但原則上也最好事先想好了內容再進行錄製,重點部分可以適度的重複,一樣避免邊想邊說,形成另一種干擾。

最後,如果是偏向感謝、鼓勵的情境,才使用貼圖、語音通話或視訊;如果是比較輕微的鼓勵,筆者會使用一些曾花心思在網上尋找、較詼諧有趣的貼圖或 gif,令人看完會心一笑。如果久未見面,又是比較重大的鼓勵或感謝,則會在事先約好時間的情況下進行視訊或語音通話,用語氣、表情等加強情感的傳遞。

至於什麼情況下該建群組?面對他人的已讀不回該怎麼辦?甚至如何用即時通信軟體進行體面的商務談判?由於文章篇幅的關係,筆者將在之後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完全的責任制,對應的是完全的信任與自律

在目前,即便再先進的監控軟體,依然做不到對每一個員工的實時監控。另外,在未來遠端工作的環境中,員工與雇主的關係也可能越來越趨於「目標管理」和更直接明確的「供需關係」。換句話說,只要員工能在約定的時間範圍內交付工作成品,時間、空間將不再受到約束,也因此衍伸出員工是否可以利用「上班時間」接額外的副業工作,這一關乎職業道德的問題。

試想,如果你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公司要求你在今天完成 5 件作品,如果在表定的上班時間內就完成了,少了主管現場的監督,你其實完全可以利用剩餘的時間接其他的設計工作──那麼這算不算是一種職場上的道德瑕疵?

筆者個人的看法是中性的,因為這取決於未來新工作方式和職場管理制度的配套。試想,員工少了通勤時間,能夠投入工作的時長自然增加,多餘的時間利用,本就是該重新思考的課題;另外,企業與員工皆少了承租辦公空間或租房的費用,雇傭關係與薪資設計,自然也必須相應的改變。

過去,在既有的資本支出的前提下,「產能或利用率最大化」是勞方的管理基礎,在添購了廠房設備或商辦後,每天最好可以把員工牢牢的綁在工作崗位上 8 小時,榨乾員工所創造的每一分價值,使得雇主反而沒有做好目標管理。上述的例子中,當平面設計師完成了 5 件作品後,主管看離下班時間還早,馬上會再指派第 6 件、第 7 件,也因為目標管理的不精準,最後導致員工還要為此加班。

在未來,完全責任制的背後,也說明完全的信任和自律,那些可以做好時間管理的員工,「自由」就該被視為高效的獎勵,而將這些「賺來的自由」投入在休閒、家庭或副業上,則是員工的選擇。勞資雙方都應該正向樂觀的看待這樣的轉變,共同迎接更多元豐富的新生活型態的到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我可以在家『偷』接案嗎?」當臉書率先開出「永久遠端」職缺,將如何顛覆傳統職場?》,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當我們遠端工作、被迫放無薪假──這場疫情如何改變未來職場?
「LINE 群組就像三溫暖,待久不健康」──疫情下的遠距工作,怎樣才能不被群組「綁架」?

作者簡介:

馬振洲,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社會及產業觀察者、廣州市台灣青年之家創業導師。熱愛研究商業空間規劃、模式創新,往來於兩岸三地,喜歡分享生活與工作中的各種觀點。曾任職於台灣宜家家居、誠品生活,目前任職香港高德置地集團品牌發展部副總經理,為集團打造共享辦公、文創、藝術等數個自有品牌及其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已在廣州、杭州、天津等多處開設結合新零售概念的文化體驗空間。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