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戰爭危局中的上策

近期政府擬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法》引發非議。尤其擬將16至18歲多數尚在求學階段的男性動員造冊,省略教育部與家長、學子的政策溝通過程就驟然實施,造成家長與學子群體恐慌進而質疑,誠屬自取其咎。

與之關聯者,美國與日本智庫接連發表兵棋推演報告,一改過去多次中國有利的兵推判定,皆推估台灣在美、日協防下將「慘勝」中共。但兵推終究只是假設,不能完全替代現實。例如,日本智庫兵推結果顯示,戰事將在2周左右結束,「才」取得三國聯軍慘勝的戰果,而國防部長邱國正則認為台灣可以撐不只2周(原意應指台灣獨立作戰)。顯然不是邱太過樂觀,就是日方智庫太悲觀。

再者,兵推只能假設軍事行動的結果,並不能更動戰爭是服務於政治的延續此一本質,意即當前的美日高層以及台灣,是否願意接受兵推結果決定冒險一戰?美國軍方曾形容韓戰與越戰是美國打了兩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原因在於,兩場戰爭皆讓美軍付出數十萬傷亡的結果,然而並非美國不願意戰爭,而是兩場戰爭所欲達成的政治目標是否符合美國利益。此是在越戰之後,美國再也未和擁核大國有直接、間接交戰的重要因素。

CSIS報告則推估美國將損失2至4艘航母。「擊沉美國航母意味著核戰」,此一假設不一定實現,但當中共航母遭擊沉的同時,就不能指望中共會「自我設限」不攻擊美國航母。反之,當美軍航母遭擊沉時,如選擇不以核武還擊,美國在國際的軍事威信大幅滑落將成必然。

回到台灣,兵推結果顯示,即便美日援台,台灣基礎建設損失不計也要傷亡1.3萬人。但兵推與邱部長沒說清楚的是,一旦美日不照兵推假定援台,台灣堅守下的傷亡會放大多少?多數選擇避戰者並非失敗主義者、投降主義者,而是這是一場事先就可預期的傷亡代價極大的賭注,且還要美日願意損失上述傷亡戰損才有所謂的「慘勝」可能,而這是台灣單方面無法決定的。

上個世紀初,日俄兩國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利益在內的東北亞霸權地位,竟在第三國中國境內開戰。同理,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台灣寶島將淪為21世紀的日俄戰爭翻版,差別只在於美軍選擇自己下場,還是提供武器消耗中共,本質上仍是霸權保衛戰。台灣不應將己置於中美的大國利益角力戰場,不只該避免兵推慘勝結果的發生,更不應寄望美、日協防而自恃強大,透過政治解決兩岸困境才是台灣人民最上策之選。(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