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周孫立醫師表示,罹患心血管疾病,已經呈現年輕化的現象,像心肌梗塞,過去在40歲以下的患者並不多見,但現在年輕的心肌梗塞患者越來越多,可能與肥胖、作息不正常、過勞、熬夜、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心血管發生病變,近年來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心血管疾病長期盤踞國人前十大死因(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與腎病等),衛福部統計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高居第二位,僅次於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合計去年(2019年)心臟與腦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多達2200餘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引述據全球疫情的資料,顯示新冠肺炎的病人死因超過一半是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在疫情爆發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認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級的死亡殺手疾病。

心臟是所有器官中,身體最主要的動力來源,維持心臟正常運作主要由3條冠狀動脈供應心臟氧氣及養分,一旦阻塞可能導致心肌缺氧,心臟當冠狀動脈內因膽固醇的堆積,造成斑塊產生,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內徑變狹小,此時供應心臟的血流量減少,心臟之供氧量與需氧量無法達到平衡時,便會造成心肌缺血而對心臟造成傷害;當冠狀動脈內只有部份阻塞時,心臟的供血量部份減少,稱為「狹心症」,冠狀動脈阻塞50%以上,即宣告生病(俗稱的心臟病發作),也就是所謂的「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若是完全阻塞,造成供應心臟的血流阻斷,心肌得不到血液及氧氣的供應便會發生組織壞死,就是「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

周孫立醫師強調,一般等到出現症狀,阻塞程度可能已達70%以上,像是心絞痛,患者可能在熬夜或運動等過後覺得胸悶,但休息一下又好了,然而反覆出現這樣的症狀,自己就必須要特別警覺,盡快求診醫師瞭解問題。

冠狀動脈的阻塞對於生存的威脅極高,周孫立醫師指出,病患此時感覺可能於胸骨下、胸骨後或心前區產生短暫陣發性之疼痛,感到像「脹氣疼痛」、「心燒灼感」、「很重的東西壓在胸口上」或「類似針扎的嚴重胸痛感」;疼痛位置有時會擴散到下巴、頸、肩、二側的手臂、上臂、背部或頸部。

周孫立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約有15%冠狀動脈阻塞的病人從未發生過胸痛,但是第一次發作時就是「心肌梗塞」,其死亡率為50%,近來也有名人不幸因此猝死,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發現以及預防保健,都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