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想成為雙語國家?先從觀念改變起

作者:林志都/南方之南

你知道嗎?騎腳踏車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為了騎腳踏車,你必須要懂得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簡單說就是大家常說的「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啦)、「加速度定律」與「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同時你必須要能夠即時計算力矩、風阻、摩擦力(不然你以為腳踏車要怎樣煞車?啊?你說啊?)你才有辦法坐上坐墊踩下踏板保持平衡騎上道路!

所以你一定要花長年的時間背誦力學公式與練習計算,以及大量的金錢,才能學得會。還好你遇到有名親切好老師我,只要一節課 2,000 元,每週上 5 堂課,加上你努力做我的教材練習題,包準你短則 1 年,長則 3 年,就一定學得會騎腳踏車。但是要一輩子持續練習喔,對了,教材一份只要 100 萬元喔,看在我們有緣相遇,老師給你一個親友價對折 50 萬元,是不是很「感心」?

你一定以為我瘋了。騎腳踏車不就是上車騎車,該摔就摔,該倒就倒,然後就自然而然學會嗎?我才覺得奇怪呢,話說,你一直以來學英文不就是這樣學的嗎?

學英文就要學一堆文法名詞與規則?

過去我教英文與西班牙語時,會跟學生說前面的笑話。老實說,如果把騎腳踏車、游泳或是跑步,都說成需要把力學原理、物理、大氣科學、量子力學等等全世界的學問都融會貫通才學得會,搞不好還真的會有人願意花大把金錢來學呢。

在台灣,英文學習常被切割成「文法」、「字彙」、「片語」、「句型」、「英文聽力」等區塊,但是你一定會質疑,語言不就是一體的嗎?話說你學台語、學中文,有說今天學字彙,明天學文法嗎?你知道中文每一個句子裡,哪個是動詞、哪個是名詞嗎?即使你不知道,會因此就不會說中文嗎?

那麼到底我們學英文,幹嘛要知道那麼多「動名詞」、「進行式」、「過去分詞」、「未來式」等等學術名詞呢?!個人認為,這些文法規則應該是用來協助你了解為什麼這樣講或寫的工具,而不應該本末倒置為學習語言的唯一重點。你該不會認為不懂牛頓運動定律就不會騎腳踏車或游泳吧?語言的使用,重點在於「使用」,也就是多講多聽多寫多讀。

也許在過去,因為影視媒體與會講英文的外國人的可近性低,所以我們聽到看到西方影片影集與外國人的機會相對少;但是在現代我們有 Netflix、有免費的 YouTube 等等管道,還有眾多線上課程與外文書報雜誌,可以直接聽說讀寫,那麼我們真的還需要使用過時的教育方式嗎?

誰家的口音才「正統」?

另外,許多學英語的廣告會告訴你:如果你發音不像美國人一樣標準,你一定會因你的台灣口音,或者唸錯任何一個英文字,導致公司立刻資遣,求職走投無門,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流落街頭,隕石撞地球,阿共打過來,病毒傳全球(啊這不是已經發生了?),世界末日立刻到來,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到底是美國哪裡的發音比較標準,到底是紐約布魯克林、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拉斯維加斯、德州休士頓、加州矽谷或是辛普森家庭住的春田鎮,老師是絕對不會跟你說的。怎樣?!你膽敢質疑純美國口音老師?!HOW DARE YOU?!

身為非英語母語者,加上英語對筆者算是排在台語、中文與西班牙語之後的第四語言,所以筆者認為說英語有口音天經地義,也對一直以來執著於「標準口音」的台灣英語教學嗤之以鼻。誰講話沒口音?再說,又是以哪裡的口音作標準?在台南我們說台北人講台語有「北部腔」的口音(如ㄜ音變成ㄡ音),在台北大家卻說我講話有「下港腔」,那要以誰的口音為準呢?語言的重點,不應該是在溝通嗎?

過去筆者教西班牙文時,顧慮到當時台灣學術界視西班牙發音為正統發音,因此還會特別用西班牙發音,但是後來想開了,就直接告訴同學們西班牙與拉丁美洲的發音差異在哪裡,然後直接用對我們台灣人來說比較易於發音的拉丁美洲發音教授;甚麼正統發音的過時想法,就把它丟進垃圾桶去。

越學越不會、就算敢開口也「沒料」?

說到這裡,也許你覺得奇怪,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們要使用這些確保你學不好英文的教育法?答案很簡單:因為對很多聲稱能讓你學完英文很「輪轉」的業者,不過是要確保你會持續貢獻金錢來上課,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確保讓你學不會啊。

你聽到可能會覺得傻眼,但相信我,這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商業模式:就像含糖飲料讓你越喝越渴,越想繼續喝下去一樣,用恐懼與過度學術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確保你對自己保有挫折感,缺乏開口或動手寫的自信,所以會繼續上課,繼續把你的青春與金錢花在上面。不相信?至於結果呢,你要不要看看現在周遭 30 歲以上人的英語程度,英語是否敢開口講?我們當年的英語教育就是如此。

筆者一直認為,學習外語的重點,在於能夠有邏輯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平等地與對方交流。過去的英語教學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過去認識的幾位美國朋友,就曾很不客氣地說對很多台灣人而言,所謂的「英文好」就只是注重發音有多像英美人,但是說話的內容卻不受重視:很多時候台灣的大家不過是在應和外國人的說法,卻無法與外國人討論更深刻的內容,更別提辯論了。不只是一般大眾,就連許多學者、政治人物與官員也是如此。

也就是因此,筆者認為要學好外語首先就該學好自己的語言,練習思考。所有人類的語言都來自地球,所以會有同樣的邏輯性,而且你已經學會咸認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的中文(還有越來越少人說的台語、台灣客家話與原住民族語)了,相較之下,外語真的沒有比較難。只要你的邏輯性夠,你就會發現各種語言的相似之處,不管是發音或是用法。在政府持續推動雙語國家,或者更正確地說,應該是多語國家政策之時,希望大家都不要重蹈過去錯誤語言學習法的覆轍。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評論】「台灣特有,保證讓你學不會」的英語學習法?想成為雙語國家,先從觀念改變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多益考一次就滿分,但真正來到美國工作後,我卻覺得自己的英文「爛到不行」
「台灣腔這麼重,還敢講英文?」──誰的英文沒腔調?我以「台灣腔」為榮

作者簡介:

林志都,台南人,國中時移居阿根廷。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心理系畢業,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第一屆畢業生。曾任對拉丁美洲業務、西班牙文譯者、口譯、對大使館與代表處聯絡人等職務。喜歡寫作、虛擬世界、電影電視小說動漫歷史書籍、從國際看台灣,從台灣看國際。因為由出生地的南方府城古都,移居到更加靠近南極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比南方更南方的生活經驗,使得觀點從此不同。都四十幾歲了還單純地相信世界會更好,台灣會更棒。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