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拒絕烏克蘭化

台灣不是烏克蘭,人人皆知。但是台灣人能否擺脫烏克蘭當前的噩運,免於全面戰爭的威脅和凌虐,卻在未定之天。這不僅考驗著領導人的智慧和能耐,也要看在強權博弈的過程中,台灣究竟能否逆境求生、掌握利基,擺脫各大國的師心自用,遠離軍火工業的覬覦和操控,從而避免成為下一個烏克蘭,這才是當前最大的考驗。

過去幾個月俄烏戰爭情勢表明,澤倫斯基總統犯下最大的錯誤,是應避戰而未避戰,他故意挑釁強鄰且誤信美歐的輕諾,逕自以為北約和歐盟都將對烏克蘭開啟方便之門。結果卻是激化俄、烏敵對關係,讓烏克蘭人民陷入生靈塗炭、流落四方的危境。

現在俄烏之間的和談已經拖緩,看來停戰遙遙無期!慘烈的戰爭很可能將會持續造成大量烏克蘭民眾的無謂犧牲,被迫漂流國外。這是烏克蘭人的夢魘,也是自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建國以來的最大挫敗。

最近美國外交官承認,2014年美國投入50億美元,動員反政府勢力,成功促成了顏色革命,也提前結束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執政。自此以後,烏克蘭境內的反俄國、反俄語與反俄裔行動未嘗稍歇,而且越演越烈,終於導致俄、烏衝突爆發,結局竟是兵戎相向、血流成河!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短短兩、三個月內,美國投入136億美元的軍火和物資,現已快用盡。美國總統拜登在4月底再度加碼,另投入330億美元,好讓戰爭持續下去。而其中最大的獲利者卻是美國的軍火工業集團,以及他們所支持的政治人物與國會議員。

據烏克蘭官方統計,目前該國基礎建設的損失已經超過900億美元,預估此一數字還會逐步提高到6000億美元左右。屆時,美國和西歐各國還會有一大筆援助經費要共同分攤,這是代理人戰爭必須付出的代價。

至於戰後的復原和重建,恐怕還是要仰賴「基礎建設大國」中國大陸的支持,這正是烏克蘭政府不斷對北京釋出善意並尋求合作的主因。在這樣的處境下,台灣對烏克蘭的援助,儘管努力,卻顯得杯水車薪。

「人人都是烏克蘭人」,這是無情的現實、歷史的反諷,也是民族的悲劇。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有相同血脈、文化傳承與宗教信仰的兄弟民族,在共處一千年之後,竟然走上互為寇仇的局面,除了俄烏雙方領袖要承擔最大的責任外,在旁邊推波助瀾、鼓噪助威的大國政客、戰爭販子和軍火集團,也不能免於責難。

現在,他們又要故技重施,從中漁利,並藉軍售與維和之名,好讓台灣成為下一場戰爭的代理人。對此,台灣應公開宣布:拒絕烏克蘭化,不作刀俎下的魚肉,台灣不是烏克蘭!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