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政策光電.風電先行 民間憂挑戰多

【鍾雄秀 范修語 台北】

受到疫情影響,離岸風電這2年來工程嚴重落後,除了引發聯貸銀行關切,恐影響再生能源政策推動進度,及後續供電穩定等疑慮,經濟部23日強調,依行政契約規定管控進度,若業者無法如期履約將會開罰,而再生能源發展已勢不可擋,國際間正推動2050年「RE100」,也就是100%使用綠電,台灣如何在這波再生能源浪潮中,超前部署,攸關未來在能源的分配能力。

「重返里山」是2017年美國國際最佳短片競賽最佳紀錄片,主要拍攝場景在苗栗通霄北勢窩,這裡除了曾發現石虎、鼬獾等瀕危物種蹤跡外,也是大田鱉的重要棲地。

今年初傳有光電業者,準備承租北勢窩附近,廣達34公頃山坡農牧用地開發,引發環團擔憂。

田鱉田田間管理員 王正安:「我們會滿擔心就是這些陸域生物的,稻田裡的連結受到影響,然後另外一個是,我們也會擔心,就是這樣的水土保持下去,可能做得不好之後,會對我們田裡,現在的標的物種水生昆蟲,產生巨大的影響。」

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除了環境影響評估環評,法律規定要做的之外,那我們還從能源部門,發展了所謂的環境檢核,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經濟部跟農委會就合作。」

由於今年底光電政策目標為8.75GW,比起去年目標6.5GW,增加了2.25GW,行政院已要求各光電案場,必須在年底前如期完工併網,而財政部國產署以標租,委託改良利用、委託經營,和申請開發等4種方式,讓光電業者自行找標的,向國產署申請開發,類似苗栗北勢窩預定開發案,目前多為業者初步洽談,未來實際簽約情況未明,光電業者也認為配合環境檢核,生態共存才能雙贏。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榮譽理事長 鄭博文:「我們自己本身要具有這樣的一個,環境經營的能力或者專業知識,而且要認真的去,去面對這些得來不易的物種,而去建構一個太陽光電,再加上庇護它們一個共存的環境,這個才有價值。」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太陽能很不錯,但畢竟它受限於國土運用,那海上是一個很大的一個空間,我們可以去發展,台灣其實是全世界最好的風場,台灣海峽。」

綠電發展的另一個重心離岸風電,日本、南韓開發離岸風電,多交給本土大型電力公司及商社執行,中國的離岸風場,只給國營電力公司開發,風機也都屬自主研發或技術轉移,相對而言,台灣的策略是讓國外開發商自組團隊,逐年增列不同類型「國產化」需求,從水下基礎,海事工程到風機組裝,扶植未來能出國競爭的台灣廠商。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如果是光指台灣的話,我覺得政府也沒必要去做這件事,因為我們可以拿到更便宜的東西,幹嘛去花這麼多錢,去扶持我們國內的產業呢,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回去打,所謂的國際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我們也希望我們未來,台灣也能夠像是第二個這個丹麥,雖然是一個小國,可是因為藉著這個離岸風力,這個開發的這個經驗跟技術,可以打國家隊,可以到我們的這個放眼亞洲地方。」

經濟部曾喊出2025年要整廠輸出,讓台灣廠商有能力從風場設計,到風機採購決定都一手統包,因應再生能源發展趨勢,國際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主導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並逐年提出規畫,目前包括台積電在內,台灣已有六家企業加入RE100。

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使用乾淨的能源或是使用再生能源,在國際上已經是一個趨勢了,它不會再回頭了,特別是在台灣是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我們很多的產品,出口到歐洲或出口到美國,那這些國家,未來只會對所謂低碳的管制,愈來要求愈多。」

藻礁公投領銜人 潘忠政:「韓國的首爾,他們全民就在那邊打拚下來,他們最後就省下了一座核電廠的電量,我的看法,我們這個部分沒有做好,現在大家在檢討說,能源政策要如何如何,大家慢慢會注意到了。」

韓國首爾2012年,推出省下一座核電廠運動,透過公民力量,兩年內成功減少能源消耗,相當於一座核電廠一年發電量,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的政策是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節電與綠能雙軌並進,能源發展才會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