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的跌宕歷史

Flag of Taiwan
Flag of Taiwan

近幾個月來,中國在台灣島附近的軍事活動升溫,無論是虛張聲勢還是實實在在的入侵威脅,都引發了國際關注。

兩岸對峙的核心是,中國政府將台灣視為其主權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終將回歸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很多台灣人並不贊同這一點。他們覺得,無論是否有正式宣佈獨立,自己實際上已經是另外一個國家。

兩岸緊張關係的由來

回溯最初,台灣島上已知的最早原住民是南島語族部落,他們被認為是來自現代的中國南部。

台灣島最早出現在中文的檔案裏是在公元239年,當時古代中國派出遠征隊伍探索這個地方——北京如今正是用這一事實來作為領土主張的依據。

之後台灣短暫地經歷了一段由荷蘭人殖民統治的時期(1624—1661年),然後,台灣在1683至1895年間由清朝政府統治。

從17世紀起,中國大陸開始有大量移民移居台灣,他們常常是為了逃避動亂或者艱苦的環境。當中大多數是來自福建省的「福佬」(或稱「河洛」)或者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這兩大宗族的移民,如今佔據了台灣島居民當中的最大血統比例。

1895年,日本在第一次中日戰爭(中國稱甲午戰爭)中取勝,清政府不得不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二戰後,日本投降,並將這一地區的控制權交還給中國。當時的中華民國是戰勝國之一,在英美盟友的認可之下開始對台灣進行管治。

但是之後幾年,中國內戰爆發,當時民國領袖蔣介石的軍隊不敵由毛澤東指揮的共產黨軍隊。

蔣介石與國民黨政府的剩餘勢力在1949年撤至台灣。這一群被稱作「外省人」的戰後大陸移民當時有150萬人,在台灣政壇佔據統治地位多年——雖然他們實際上只佔台灣總人口的14%。

之後,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繼承的實際上是一個獨裁政權,而他面對著本土民眾對獨裁統治的不滿,以及越來越強大的民主運動呼聲,開始允許逐步走向民主化。最終在2000年,台灣選出了第一個非國民黨的總統陳水扁。


當代的新對峙

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在1980年代開始改善。中國大陸提出了所謂的「一國兩制」方針,稱台灣如果接受兩岸統一,將被給予高度自治。

這個制度在香港率先實施,被用作一個範例,來試圖令台灣民眾接受與大陸的統一。

台灣拒絶這一方案,但是卻放寬了前往大陸的旅遊和投資。1991年,台灣宣佈廢止內戰時期制訂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正常憲制體制,不再延續國共內戰狀態時的制度,相當於正式宣告與中國大陸的戰爭狀態結束。

兩岸之間亦開始開始了有限度的非官方代表接觸,不過北京仍然堅持中華民國政府不具合法性,因此不會進行政府之間的正式會面。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Chen Shu-bian (L) speaks during an interview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ress in Panama City, 02 November 2003.
陳水扁是台灣獨立的支持者。

2000年,當台灣人選舉陳水扁為總統時,北京警惕了起來。陳水扁是公開支持「台獨」的。

2004年,陳水扁當選連任。一年後,中國大陸通過了名為《反分裂國家法》的法令,聲稱台灣若試圖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有權以「非和平手段」對待台灣。

陳水扁的繼任者馬英九在2008年上台,之後他尋求通過經濟協議改善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八年後的2016年,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當選上台。她領導的民進黨傾向於最終讓台灣正式獨立。

Tsai Ing-wen
在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再次變得緊張。

2016年,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贏得美國大選之後,蔡英文與他通了電話——這違背了美國在1979年與台灣正式斷交時制定的政策。雖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美國有一項協議,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並且也強調,中國任何形式的攻擊都是引發「強烈的擔憂」。

整個2018年,中國對國際公司加強施壓,迫使它們在官方網站上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如果不遵守的話,就將阻止它們在華營業。

蔡英文2020年當選連任。這時,香港已經經歷了多個月的動蕩,示威者一直在表達對大陸加強影響力的不滿——很多台灣人都在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去年,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這被廣泛看作是北京在這一地區更加強勢獨斷的又一跡象。

與此同時,美國一直在加強與台灣的聯繫,並保證會繼續支持台灣。去年9月,華盛頓派出數十年出訪台灣的國務院最高級別官員。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北京對該次會面強烈批評,警告美國「不要對『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在那次爭議性訪問期間,中國在台灣海峽進行了實彈軍事演習。

今年,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政府已經表示,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

拜登上任總統的頭幾天,台灣媒體報道稱,這段時間中國戰機「大規模入侵」。之後在4月12日,台灣政府稱,中國飛入其防空識別區的戰機數量是一年來最多的一次。

作為回應,美國五角大樓的印太司令部指揮官約翰·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警告,中國「比大多數人所想象的更加接近」入侵台灣。


承認台灣的國家

台灣的地位到底是什麼,有各種不同看法和困惑。

中國認為台灣是其一個分離的省級行政區,北京聲稱終會將其收復,如有必要會使用武力。但台灣領導人稱,台灣很明顯不止是一個省份,它是一個主權政體。

它有自己的憲法,有民主選舉的領導人,並有約30萬常備軍隊。

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從大陸逃到台灣,一開始是宣稱自己代表整個中國,並意圖反攻大陸。它當時在聯合國安理會佔據了中國的席位,並受很多西方國家認可為唯一的中國政府。

但是在1971年,聯合國轉而給予北京外交承認,中華民國政府被擠出聯合國。自此,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國家急劇減少至大約15個。

由於這兩個立場之間的巨大分歧,大多數國家似乎樂意接受當前這種模棱兩可:台灣基本擁有一個獨立政體的所有特徵,即使其法律地位仍然未明確。


在台灣,獨立是多大的問題?

雖然在政治上進展很緩慢,但是兩岸人民以及經濟上的聯繫已經大大加強。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約600億美元(400億英鎊),而且目前居住在大陸的台灣人多達100萬,當中很多都在經營台灣工廠。

一些台灣人擔心,他們現在經濟上要依賴大陸。另一些人認為,商業聯繫的加強會令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降低,因為它會讓中國經濟付出代價。

2014年,一個爭議性的貿易協議引發了「太陽花運動」,學生在活動人士佔領台灣立法院,抗議他們所說的中國大陸對台灣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Pro-independence activists hold signs at a demonstration in Taipei on 20 October 2018
有部分台灣人發聲支持獨立,但是大多數人都處在中間地帶。

在官方立場上,執政的民進黨仍然傾向於讓台灣最終正式獨立,而國民黨則傾向於兩岸最終統一。民意調查顯示,目前台灣民眾當中只有少數支持統或獨二者之一,大多數人更願意維持目前中立的現狀。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他們感覺自己更多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在2016年1月的選舉中,支持民進黨的人數上升——一部分是因為對國民黨處理經濟問題手法的不滿,另一部分是因為擔心馬英九的政府正在使台灣過份依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