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8成菜脯都來自嘉義布袋!翁章梁體驗一日蘿蔔農秀採收過程,大讚「窮人的人參」營養好吃

菜頭是台灣高人氣食材,除了菜頭湯、滷菜頭外,餐桌上常見的菜脯蛋,也是菜頭加工而來的,那你知道全台灣8成菜脯,都是來自嘉義布袋嗎?嘉義縣長翁章梁在IG上的「一日蘿蔔農」體驗影片,分享菜脯從頭到尾的製作過程。

影片中翁章梁跟著農民們在菜頭園中,拿著特製小刀把菜頭先砍頭,後續再由自動化機器進行鬆土,翁章梁說,這樣的自動化機器可以取代過往人工鬆土、撿菜頭,迅速將大片蘿蔔園全部一次採收。

影片中的機器採收機,翁章梁說全台灣只有這麼一台,因為台灣人很會改機器、透過機器改裝再實驗操作,確實幫忙這些農村70多歲的農民,節省大量人力、有效縮減收成時間,整批直接放入卡車,對於解決農村人口老化、勞動力銳減有很大的幫助。

整車菜頭來到加工廠後,第一關自動化洗菜頭。翁章梁解釋,白白胖胖的菜頭送上輸送帶後就進入裁切過程,邊切的過程中就有員工在旁邊撒鹽來進行脫水。

脫水後的菜頭經過一天後再拿到戶外去曬,翁章梁問工廠老闆為什麼堅持不用乾燥機,原來是老闆說「曬的才會有香氣」。

菜頭變成菜脯的工序非常繁雜,翁章梁秀出裁切各種不同大小的菜脯、細數每一種菜脯的用途,其中的老菜脯熬湯,還能治久咳,「菜脯被稱為是窮人的人參,可以止咳化痰利尿、營養成分高」,翁章梁大讚便宜又好吃。


更多今周刊文章
亞尼克驚爆倒店潮,連關6家門市為哪樁?缺工、原物料漲價...董座:及時止損「有些店2年都沒請到店長」
曾誑稱「終身看免錢」踢到鐵板!安博盒子負責人判4年賠1.3億:不法手段全因「這藝人」意外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