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腦力激盪 提升台灣建築樣貌

遠東建築講座 「藝術·重構·設計」國際論壇,在後疫情期仍聚集了台灣設計與藝術界精銳參與,另邀請到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館長秋元雄史以錄影方式,分享日本北陸透過工藝復興帶動地方整體發展。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在會後特別提出「台灣的整體建築怎麼愈來愈醜?」和與會名家互動交流。

徐旭東直言:「台灣的建築好不好?不差!但好到哪?」反觀過去台灣早期曾推動企業赴新加坡共同推動經濟成長,徐旭東憶當時:「雖不像樣,但當時政府就對建築很有想法!」在重要街區長遠規畫和技術審核,「對建商而言會覺得蓋一棟大樓要這麼囉嗦?但在今日看來城市建築有整體性。」

徐旭東探問:「華人的藝術品味很高的,但如何發揮得有程序有秩序?」讓台灣的建築樣貌不至於在今日落後新加坡乃至大陸,建築學者、近年持續於《老夫子》漫畫創作的王澤表示:「建築最早的功能是精神上的、記憶上的,是為了紀念祖先,搭起幾個大石頭作為墓地,為情感上的紀念。」因此中國人看建築向來要與天地萬物、人類興衰有關,「當今日建築師成為服務業時,在知識、精神上便少了修辭學。」

王澤指出,建築師在今日面對「業主」仍應在溝通上講求方法,因為建築師應扮演的角色如古代宰相,從健康、環保、自然等各面向,幾乎萬能地考慮建築功能與未來性。都市規畫權威學者王明蘅認為,「建築如何更好」這問題,每個時代都會被問,也都會有不同時代的答案。

新媒體藝術創作者陶亞倫則指出在這樣的論壇後看台灣「滿有希望的!」但期許在台推動第二次包浩斯運動,鼓勵年輕人大膽原創:「最原創的行動也許沒有產值,但應鼓勵年輕人多去看,全民會因此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