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中華民國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出自唐代詩人張繼所作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首詩,不僅奠定了張繼在中國詩歌史上不朽的地位,也讓寒山寺聞名天下。

詩作背景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將作者的羈旅(長久在他鄉作客)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唐詩三百首》和《千家詩》皆收錄此詩。

《楓橋夜泊》最早見於高仲武編選于大曆十四年(七七九年)的《中興間氣集》,詩集編選了包括張繼在內的唐肅宗、唐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選張繼詩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楓橋夜泊》。可見此詩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了選家的注意。後來有影響的選本,沒有不選錄《楓橋夜泊》的,如楊士弘《唐音》、唐汝詢《唐詩解》、王堯衢《唐詩合解》、沈德潛《唐詩別裁》、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馬茂元《唐詩選》、葛兆光《唐詩選注》,等等。

詩詞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逐句釋義

月亮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羈旅詩。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描寫夜泊的整體情境,勾勒了一個略感淒清的氛圍,先寫「月落」,月亮漸漸嚮西而落。在「落」字中所包含的情緒應該是低沉的,給人的印象是時間流逝,夜色已深。其次寫「烏啼」,遠處傳來烏鴉的啼叫聲。烏鴉這種鳥喜歡在秋冬季節聚集成群,叫聲比較淒厲,因而在古代詩詞中又被稱為寒鴉。「烏啼」從聽覺上入手,強化了夜泊的清冷,「月落」和「烏啼」之後便是「霜滿天」了。「霜」同樣是秋天裡的典型意向,霜的存在說明夜裡的溫度很低。讀罷這一句,一種淒清悠冷的感受就會油然而生了。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在第一句所勾勒的大環境里逐一刻畫其中的幾個點,第一個是「江楓」,楓葉作為秋天裡的代表性的景物,它的出現既是對題目《楓橋夜泊》中的「楓橋」做呼應,同時也是秋意漸濃的暗示。秋天是一個容易讓人感傷的季節,尤其是對於背井離鄉的遊子來說,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的時候會讓人加倍思念家庭的溫暖。第二「漁火」是夜裡漁船上的燈火,零星的幾點漁火給朦朧的夜色就增添了少許的光亮,成為暗夜裡的一抹亮色。第三「對愁眠」,這裡的句法是非常獨特的,首先這個「對」字用得非常別緻,可以理解為作者面對著江風和漁火,又可以解讀為江風、漁火對著作者,牠們陪伴著因愁緒而輾轉反側的作者。然而只有江風、漁火的陪伴,卻又反襯出作者的孤獨和寂寞。作者究竟是帶著怎樣的愁緒入眠呢,還是因為有愁緒而無法入眠呢,愁的程度如何都沒有細說,只讓人從細密的景物中去感受,去體會。

後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作者看到的,後兩句是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直未眠的作者有何感受呢?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出了作者的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漂泊無依的傷感。

這首詩抒發的是一種羈旅的客子之愁,但詩沒有過多地書寫愁本身,而是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渲染出一個淒清悠遠的意境。只在第二句中以「對愁眠」淡淡地點出了愁緒的存在。

名家點評:

清·沈子來: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唐詩三集合編》)

清·王謙:「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轉輾反側之意自見。(《磧砂唐詩》)

近代·俞陛云:作者不過夜行記事之詩,隨手寫來,得自然趣味。詩非不佳,然唐人七絕佳作如林,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稚皆習誦之。詩之傳與不傳,亦有幸有不幸耶!(《詩境淺說續編》)。

詩文注釋、賞析:海日含,民主人士、學者,著有《古詩詞經典名句賞析》《漢字概說》《成語概說》等著作和文章。

欄目策劃、採編:王輝丹,台灣新生報記者、大陸新聞召集人、港澳台美協理事、台灣國際身心靈研究發展學會理事。

欄目贊助:中國美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