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後臺海變局的「超前部署」

2艘美國軍艦近期航經台灣海峽,先前也曾傳出中國大陸軍艦出現在台灣東部海域。海軍表示,民眾若在台灣周遭海域發現中國大陸或外國籍軍艦,拍照傳回資料最高可領3萬元,已有蘇澳漁民領到獎金。(中央社/示意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臺灣曾因「防疫」有成,一度被國際媒體譽為「優等生」;但曾幾何時,臺灣因疫情持續惡化,落至「抗疫」後段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執政者而言,「超前部署」真的非常重要。

萬事莫如救命急,病毒大敵當前,「抗疫」是臺灣的當務之急。「全島一命」不應只是口號,試想,臺灣人民在疫苗一劑難求的情況下,還要面對不明的政治算計、四處飛濺的政治口水,真是情何以堪!但疫情總會過去,在後疫情時代,迎面而來的還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尤其臺海形勢瞬息萬變,執政者必須掌握各種變數,做好「超前部署」的心理準備。

疫情期間,兩岸仍不斷隔空叫陣,在在顯示民共雙方毫無互信可言。兩岸關係未見「春暖」,哪能期待出現「花開」?面對臺灣急迫的疫苗需求,對岸國臺辦雖適時表達,願提供中國大陸疫苗,以及派專家赴臺協助抗疫;但與此同時,對岸又舊調重彈,指稱臺灣執政當局「以疫謀獨」,使助臺抗疫染上政治鬥爭的色彩。

民進黨政府對於中共的「疫情攻勢」做出強烈反應。陸委會發布新聞稿指出,陸方從未藉既有管道向臺灣提供陸方疫苗資訊,卻放話批評臺灣阻撓陸製疫苗輸入。如此一來一往,兩岸關係因疫情而呈螺旋下降之勢。

今(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中共兩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其中多處涉及兩岸關係。中國大陸「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表示「目前統一的步伐確實在加快」;我認為,中共目前的「反獨」是為取得對臺用武的「正當性」,但臺獨是「假議題」,故「反獨」可以視為中共「促統」的「超前部署」。但「促統」必須讓臺灣人民心甘情願,即習近平所說的「心靈契合」,故對岸試圖建構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

在中共「促統」的壓力下,臺灣也應有「超前部署」的準備。這不僅是民進黨的問題,也是國民黨的問題,更是臺灣人民的共同問題。

臺灣此刻為疫情所苦,臺海形勢也出現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美國國安會主管印太事務官員康貝爾(Kurt Campbell)日前坦言,美中「接觸」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主導美國對中戰略的模式將是「競爭」。針對臺灣問題,坎貝爾說美國的立場相當清楚,目標就是透過多種方式加強威懾,包括將盟友和夥伴帶進來。

兩岸政治關係目前已倒退到「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時代。許多綠營人士基於臺灣安全的需求,把希望寄託於美國和美國籌組的抗中民主聯盟。但回顧過去的臺美關係,所謂美國出兵協防臺灣的問題,一直引發美國內部的辯論。我認為,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就是在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下,與中共展開一場長期的權力競賽。美國可以用威懾手段防止中共公開武力犯臺,但如何阻止中共以「柔性統一」策略,暗地改變現狀,這是一個尚待美方澄清的問題。

美國最近確實透過與歐亞盟國的高峰會,展開一連串的結盟行動;中共不甘屈居下風,也積極穩固它與俄羅斯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國際形勢似乎回到冷戰初期,東、西對立和南、北對抗的兩極化局面。

在美國與盟國發表的聯合聲明當中,首次凸顯對臺海和平的關切,這是拜登結合民主聯盟共同抗中的一環,令臺灣部分人士人感到振奮。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關切不等於行動。美國的盟國基於國家利益,都有各自不同的對中政策考量;更何況,誠如《紐約時報》特約作者克拉斯捷夫(Ivan Krastev)所說,「拜登若要想成功建立一個反對專制的民主聯盟,美國須放棄壟斷界定誰是『民主』。否則最終將形成一個過於有限、無法服務於美國戰略利益的聯盟,或是一個讓華盛頓顯得無可辯解的偽善聯盟。」

民主是臺灣最大的共識,但民主並不能保證臺灣的安全,有時反而腐蝕臺灣內部對抗安全威脅的凝聚力量。對此,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指出,「雖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臺灣是一個良好的民主典範,但在臺灣面對的許多困境上,它的政治制度在處理外在環境的變化上卻沒有跟上腳步,例如如何面對中國的威脅,臺灣社會至今仍沒有共識。」

2024年臺灣和美國都要進行總統選舉,在此之前的數年,是影響往後兩岸關係的關鍵時刻。習近平沒有選舉壓力,但希望2027年中共召開「21大」時,在對臺政策方面能有所進展。我認為,「武統」不是習的首選,取而代之的應是升高對臺施壓,為「和統」創造有利條件。

拜登為了累積連任籌碼,會在選前營造中美「鬥而不破」的關係。美國不會為「臺灣問題」與中共「破局」;但會運用「臺灣問題」作為與中共「鬥爭」的籌碼。至於盟國的立場,一旦臺海有事,它們會基於本身地緣安全利益的考量,扮演「助攻」或「搖旗吶喊」等不同角色;而即使看在美國的面子上對臺伸出援手,但「錦上添花」的可能性比「雪中送炭」更高。

外媒普遍認為,臺灣因疏忽而錯失抗疫「超前部署」的最佳時機。明(2022)年臺灣就要進入選季,此時政府為疫情緊繃而疲於奔命,也影響臺灣面對外部形勢變化應有的布局。如前所述,中共的對臺政策是「戰略清晰,戰術模糊」;而美國的對臺政策,則是「戰略」和「戰術」的「雙重模糊」。臺灣必須釐清哪些屬於「模糊」,才能做好「抗壓避險」的準備。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