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重振的關鍵

(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最近展現振衰起敝的企圖,前景如何?或者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

這裡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號稱國民黨最忠心不二、動員熱情最高的是黃復興黨部,大部分由年紀偏高的國軍退除役官兵和眷屬組成,黃復興取自「炎黃子孫,復興中華」,同時讓人聯想起辛亥革命戰將黃興,不過當時黃興是未滿40歲的青壯人士,帶頭向前衝。今天國民黨動員主力卻是上年紀的人,如此注定走下坡。這裡不是否定現在黃復興黨部的作用和貢獻,而是國民黨如何理解自己的歷史,從而站穩自己重新出發的腳步。

現在4大公投即將到來,國民黨正卯足全力進行街頭宣傳,以目前內外大氣候,我相信公投會過,民進黨會遭到連續的挫敗,但這是大環境決定的,不意味著長期上國民黨會贏。

過去幾年的經驗清楚顯示,民進黨遭挫後復原的能力和速度遠強過國民黨。目前大部分年輕人都站在民進黨這邊,民進黨掌握了台灣歷史的話語權,透過扭曲228事件和「白色恐怖」,把民進黨塗抹成本質上的好人,國民黨則是本質上的壞人。彷彿現在一提到這兩件事,國民黨就只能坐等挨打,其呆無比。更別說教科書刻意把台灣與中國歷史徹底切割,更讓下一代本能上就排斥國民黨。

如此,民進黨不僅掌握執政機器,在更深的層次上,也掌握台灣歷史的解釋權,掌握年輕人的心理,甚至掌握還未出世的下一代。民進黨的路線自然是死胡同,將對台灣帶來毀滅性的結局,但國民黨也同樣是大輸家,而且一路被押著打,偶爾像「韓流」那樣表面上風起雲湧,實際上卻是曇花一現。

國民黨失去領導潮流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思想和組織力的薄弱,思想尤其是根本的、長遠的,需要長期透過演說、座談、論述、出版、歷史紀念等,深入社會,教育下一代,展現面對未來的新生活力,如此才能吸引群眾,才能重新凝聚人心。

事實上,這也是歷史上每一次國民黨振衰起敝的作為:二次革命後,孫中山已經被邊緣化,回到廣州重整隊伍。他一方面加強三民主義的論述,另一方面則由20、30歲的年輕人組成戰鬥力強大的黃埔政軍隊伍,後者主導了未來半世紀中國的政局。1950年代,蔣中正在台灣重組國民黨,首先重振的仍然是思想論述工作,掌握歷史解釋,這是一切政治力量的起點。

然而,反觀今天的國民黨,已經喪失耕耘歷史、厚植思想的能力,不知道如何與時俱進以使用現代語言來講述大時代的故事。李登輝以後國民黨幾位曾紅極一時的政治新秀,只熱衷周旋於黨的上層,房子越住越大,往來的圈子越來越有錢,得意時,從未有一人主動投入一分資源在歷史和思想的耕耘之上。至今,最多也還只是街頭演講、行動劇和模仿秀,一旦被民進黨技術性卡一下,很快就無以為繼,不知所以了。

事實上,缺乏深厚的思想信仰作為根底,所有政治行為到最後只是機會主義的表現。就像過去不少偏藍的人士今天搖身變成綠嘴,一天到晚為台獨張目,為了一口剩飯恬不知恥。上行下效,這也是失去信仰後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