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一路走來黑影幢幢

5月中台灣新冠疫情進入嚴峻階段,政府本應視民如傷,全力帶頭對抗病毒,卻被揭穿自導自演,演出一場由綠營反串紅色網軍,綠委和蔡總統接力,虛構大陸對我進行「認知作戰」的戲碼,企圖挑起兩岸矛盾、社會對立。此種卑劣統戰本應運用在敵對雙方,執政黨竟在此人心脆弱時刻將之用在自己人民身上,讓人見識到其心之冷血殘狠。

國內疫情大爆發後,確診、死亡人數居高不下,各種醫療資源短缺,施打疫苗對抗病毒成為全民共同的心願。而要施打疫苗就得先取得疫苗,取得疫苗則是政府責任,如有民間願意協助取得國外疫苗,對政府而言應是求之不得;民間力有不逮之處,政府即應主動協助。但在幾個民間團體表示可透過管道取得疫苗之後,只見政府表現出的消極姿態,甚至設下門檻,難怪人民要懷疑政府在疫苗取得上別有居心。

疫苗需求為數龐大,取得來源必須多元化,包括向外購買、國外捐贈、代工生產等,自行研發僅是其中之一。疫苗國產政策本極單純,但在執政者操弄下,攙雜了各種政治算計及重大商業利益等複雜因素。在政治盤算上,去年政府啟動民間開發新冠疫苗計畫時,國際大藥廠亦正積極研發,台灣若能搶得先機,將可大幅提升蔡政府的地位;今年5月疫情爆發,民心沸騰,疫苗試驗如能如期完成,則可挽救執政黨防疫失敗的危機,更具戰略性意義,因此促使蔡政府一意孤行採取急功近利的途徑。

但疫苗攸關人命安全,必須依科學方法按部就班進行研發。蔡政府為求速成,居然背離國際規範,以揠苗助長手段縮減流程。國際上主要疫苗研發都在第三期試驗時以期中報告獲得許可,我國產疫苗卻只經第二期試驗,政府不僅不詳實解說差異何在,又以似是而非的資料混淆視聽。此外,疫苗如同新藥,開發時程及結果充滿不確定性,解盲失敗者比比皆是,前有浩鼎生技之例。蔡總統竟橫柴入灶,日前就公開宣稱7月可打國產疫苗,圖謀以政治影響疫苗開發時程與結果,社會爭議四起、國產疫苗審查委員辭退,反而種下人民對國產疫苗不信任、無法走出國門、生技新藥產業信譽遭重創的種子。

其次,對於上市櫃企業,以前政府官員無不謹言慎行,深怕影響股市而觸法。但當前政府對疫苗企業竟肆無忌憚為其發聲,甚至疫苗開發尚未完成就貿然與之簽訂採購契約,幫企業在股市作多,簡直目無法紀、膽大妄為!

政府對產業的扶植均應事前公布完整方案,將權利義務等規定清楚,公開邀請廠商申請。為了鼓勵民間研發新冠疫苗,政府於去年中公布補助辦法,企業參與試驗一旦成功,即應依照該辦法及一般商業條件與之採購。政府卻逾越既有辦法,迫不及待於兩家企業開發尚未完成就各與之簽訂購買500萬劑的合約,等同以市場利益圖利特定廠商。再者,既然是兩家企業同時進行試驗,對其採購就應設有競爭機制,依據產品試驗結果之差異,以不同價格採購不同數量,政府卻完全背離採購原則,監察與檢調機關豈能坐視不管?

綜上,從疫苗研發程序違背規範、為企業護航保證到採購程序,處處違法,政府疫苗國產政策一路走來黑影幢幢,如何能得人民信任?

《尚書.泰誓》:「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民的祈求實際上是靠自己的力量實現,執政者必須以民之所欲為唯一依歸。疫情狂虐,來不及和親人告別就永別的悲劇一幕幕上演,出境施打疫苗的「逃疫潮」方興未艾,疫苗是人民最迫切的呼求。執政者防疫政策失敗,卻仍緊抱國產疫苗不放,自恃擁有國家機器、龐大網軍部隊和高超操盤伎倆,堅持與手無寸鐵的民心對立;人民良善亦會憤怒,民怨滔天,這樣的政府還能支撐多久?(作者為前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