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新北動保處盼走出家門看見自然

領角鴞幼鳥剛救援至新北市動保處 對環境比較陌生
領角鴞幼鳥剛救援至新北市動保處 對環境比較陌生
野外遇見穿山甲,民眾務必遵守「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三不原則
野外遇見穿山甲,民眾務必遵守「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三不原則
白鼻心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白鼻心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無毒的紅竹蛇 身體呈現棕紅色或棕色
無毒的紅竹蛇 身體呈現棕紅色或棕色

每年的5月22號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包含了動植物與人類的相互作用,因此新北市推動農業健康市,用行動找回新北的春天,並延伸到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重視棲地復育及生態廊道施作,使得生態資源豐富,像是動保處每年有超過6000件野生動物救援案件,另外動保處也呼籲,為了避免野生動物與人的衝突,民眾在戶外遇見野生動物時,仍須做好自身防護,並保持一定距離,維護生態多樣性從你我開始做起。

 

新北市有豐富多樣的地勢,舉凡海岸、平原及高山,都提供生物豐富棲息環境,讓野生動物得以生存,而人類與野生動物生存空間重疊,人類開發行為常造成野生動物傷害,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主題是「由協議到行動,重建生物多樣性」,新北市每年救援超過6000隻野生動物,112年1月截至4月救援包含鳥類724隻、哺乳類166隻等各種野生動物,除蛇類佔據多數外,尚包含麝香貓、食蟹獴、鯨豚、海龜、大冠鷲、遊隼、黃魚鴞、穿山甲、柴棺龜、食蛇龜等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行動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為後代子孫留下自然資產。

 

另外,新北市農業局在施作工程時,辦理路殺生態觀察並設置包含三峽區紅龜面路建置地下廊道、土城區承天路分別建置誘導式斜坡、2處地下廊道、天空廊道及新店平廣路過路排水箱涵等6處生態廊道,以避免人車及小動物們過馬路時產生意外;交通局則是在瑞芳、石碇、三峽、新店等地區設置當心蝙蝠、獼猴、青蛙及食蟹獴的交通牌面,希望用路人看到告示牌能夠減速慢行、注意動物,減少野生動物受傷或橫屍路旁。

 

動保處表示,維護生物多樣性人人有責,除了公私協力,也需大家共同維護生態,保護動物,與自然和諧,尊重動物習性與生活環境,生態多樣性資源才得以永續發展。若民眾發現需要救援動物,可撥打救援動物專線2959-6353通報動保處派員救援,另外也再次強調,觀賞野生動物務必遵守三不原則,即「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以免騷擾、虐待、傷害野生動物,邀民眾一起守護自然、保護動物,善待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