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大師講座 杜龍孫博士談NASA的探索和啟發

國立中興大學理學院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國際科學大師講座, 由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主持,連線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杜龍孫 博士,以「NASA的任務–探索和啟發」為題,分享NASA近 年的太空任務與發展,吸引3百多位聽眾與會, 僑泰高中與彰化高中也特地帶班參加,現場座無虛席。

興大校長薛富盛致詞時表示,太空探索充滿未知, 此次很難得透過孫維新館長的協助,邀請到兩位在NASA服務的資 深工作者分享經驗,以及國際最新的太空任務,此場除了大學生外, 也有許多高中生參與,希望透過大師的演講激發更多學子對科學、 對太空的興趣。

興大理學院院長施因澤表示, 此演講是理學院國際會議廳啟動後的第一場活動, 希望提供大家更舒適的設備環境,近年學校與科博館合作密切, 緊接在11月11日也有另場國際科學大師講座,目前已報名額滿, 反應相當熱烈,未來也將持續與國內科教單位合作, 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科學饗宴。

今年11月2日為人類登上國際太空站的20週年,20年間共有6 4次任務到太空站,240個來自各國的人在此工作, 可稱是太空時代的來臨。NASA過去仰賴政府資金, 近年多與企業合作,引進民間資金,杜龍孫主任認為, 未來發展太空觀光、工業、開礦等都將會從民間發起,如同美國20 世紀初期航空業的發展一般,從民間帶動蓬勃發展。

從60年前NASA成立,也從50年前第一位阿波羅太空人踏上月 面開始,NASA的任務就在探索航空與太空的科學前沿, 以及啟發年輕一代的探索心智。 位於加州矽谷核心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在80年前即已成立, 當時作為NASA的前身-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的一環, 就已經開始承擔探索和啟發的責任。該中心成立初期投入飛行研究, 中期發展太空研究,近年則擴大面向投入IT、AI、資通訊、 高速計算研究,以航空科學,天文生物學、 太空與地球科學為主要研究重點。

2020年NASA新一代火星探測車「堅毅號」升空,預計明年2 月抵達火星,杜龍孫主任表示, 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火星表面用無人機飛行,「堅毅號」 上設有七個儀器,將研究火星上能否住人, 尋找過去或現在的生物跡象,蒐集樣品, 以及從火星的大氣裡產生氧氣,採用探測器尋找古老微生物。

過去60年,人類只有8次成功登陸火星,火星大氣很稀薄, 進入火星時減速很困難,通過大氣層時太高速容易燒毀,因此, 需要很好的隔熱層保護材料。 艾姆斯研究中心目前也投入研究太空船的隔熱材料。

NASA推動2024年登月計畫,太空員將乘坐「獵戶座」 太空船前往月球,使用強大的火箭,被稱為太空發射系統(SLS) ,NASA也計劃在環月軌道上建造一個小型空間站,稱為Gate way,「獵戶座」可以在那停靠,在登月前, 可組裝不同的著陸器。

常有人問他NASA為何要推動登月計畫,杜龍孫主任說明,首先, 可測試設備系統的可靠性,在月球, 同樣嚴苛的太空環境中測試設備能否支撐那麼久,才能送到火星去; 其次,月球是距離較近,可馬上回來,到火星距離是8個月, 所以月球是先測站,以幫助人類在火星上著陸;第三, 尋找月球表面的資源,人類無法帶太多的東西上太空, 研究如何當地就地取材,在月球表面創造出一個長期駐守的基地; 第四,在月球上做有趣的科學實驗,包含地質跟天文, 月球背面未受地球光害、無線電波影響,所以是研究天文的好地方。

此外,杜龍孫主任也介紹「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簡稱SOFIA ),一架裝置有2.5 米直徑反射望遠鏡,能在高空進行紅外線天 文學研究的波音飛機。透過SOFIA發現了宇宙中形成的第一種分 子–氫化氦(HeH⁺), 近期更發現月球表面的太陽照射區也存在水, 這對太空探索具有重大意義。

杜龍孫主任分享他進入艾姆斯研究中心工作的歷程, 大二到該中心當志工,接著擔任實習生, 大學畢業後接獲艾姆斯研究中心聘任,但因他想唸研究所, 該中心也保留職位鼓勵他繼續進修。他勉勵學生, 對於自身有興趣的項目,要有計畫的學習, 若事情不照計畫發展也要懂得掌握機會, 從事有興趣的工作越早開始越好。

 

更多新聞推薦

「蔡英文與川普沒有不一樣!」 孫大千提5點驚人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