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疫情沒完沒了,美妝市場新銷售動能在哪?4大關鍵抓住Z世代

根據美國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快消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FMCG)長久以來的成功模式,即將隨著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被顛覆,斗大的標題直切重點:《快消品的新商業模式》(The New Model of Consumer Goods)。

什麼是快消品?顧名思義,快消品指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上,幾乎天天都需要的日常用品。舉凡沐浴組、牙膏、零嘴到美妝品都屬此類。這類商品的最大特色為差異性不大、價格低廉,例如消費者很可能在走進賣場時,發現A牌的衛生紙特價中,立刻放棄前次購入的B牌,忠誠度低。

在此情況下,廠商經常透過廣告加深品牌印象,提升購入機率。例如萬歲牌堅果喊出「不是萬歲牌,我可是不吃的喔」的標語,無形中讓消費者在想買堅果時,立即就冒出萬歲牌三字,進而購買。該品牌並未直接推銷自家堅果,而是以多次的口號露出,在大眾腦中留下強烈的品牌記憶。

但廣告的迭代快速,消費者也總是健忘,因此不少快消品牌也會結合各種行銷手段,挖掘新的增長點。

以可口可樂為例,該公司在發現2000ml的大罐包裝不如以往受歡迎後,便推出了222ml的「coke mini」,擴大目標顧客;澳洲可口可樂則在瓶身印上各種姓名,將可樂罐一秒變禮物,並搭配社群操作取得銷售佳績。這些作法的目的在於,結合創新產品和行銷手法,擄獲新的客群。

2021 可口可樂 擁抱 新 logo 03.jpg 圖/©The Coca-Cola Company, 2021
2021 可口可樂 擁抱 新 logo 03.jpg 圖/©The Coca-Cola Company, 2021
截圖 2022-05-11 下午1.04.32.png 圖/記者整理
截圖 2022-05-11 下午1.04.32.png 圖/記者整理

不過,隨著消費購買通路的轉變,網路正逐漸改寫快消品牌的成功方程式,網紅帶貨、直播電商的興起,更證明了線上消費已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市場研究顧問機構Kantar Worldpanel報告指出,2025年,全世界線上快消品的銷售總額,將達到1,300億美元。顯示品牌若想持續生存,就必須善用數位工具。

其中,美妝行業的變化尤其劇烈。麥肯錫在《快消品的新商業模式》中也指出,網路原生的美妝品牌,在2018年時的總銷售額已占全球美妝市場的10%,成長速度更是其他快消品類的4倍。

這意味著過去在實體通路靠櫃、試色的消費型態比例將逐漸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在IG、臉書(Facebook)、TikTok或電商網站上的購買行為,加上疫情催化,零接觸購物將可能成為新常態。百年美妝巨頭萊雅,已驗證了此觀點。

觀察萊雅2020年的財報,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2%,其中電商更是年增率近6成。巴黎萊雅前數位長Lubomira Rochet也直白地指出:「疫情已突顯出,數位化是驅動萊雅增長的原因之一。」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開始大量運用線上購物,取得眼影、口紅或粉底液等美妝品呢?答案是在約1996到2012年間出生、通稱為「Z世代」的族群。

《彭博社》報導指出,2019年開始,約占全球人口3成的Z世代成為全球最大消費主力。這群年輕顧客習慣滑手機觀看網紅試色、爬文找評論,喜好在線上直接下單而非搶購周年慶組合,展現與過去大不相同的購物習慣。台灣萊雅LUXE副總裁蔣喆敏也表示:「隨著消費年齡層下降,美妝企業在各方面都希望能滿足年輕世代的購物需求。」

換句話說,了解Z世代的語言和偏好,美妝品牌才能在形象、購物體驗上更貼近年輕顧客,刺激新銷售動能產生。

Z世代成美妝未來潛力客群,哪些重點是成長關鍵?

事實上,許多跨國大型美妝企業已搶先布局,大量運用新科技作為行銷工具。如充滿未來感的科技概念店、AR試妝到客製化面膜等,皆能作為宣傳手段,打造優質消費經驗。

但技術引進並非萬靈丹,數位化行銷策略的制定,需結合Z世代的重點喜好,才能有效促進營收,其中有四大關鍵:

關鍵一:創造品牌關聯性,讓Z世代產生共鳴

首先,麥肯錫指出,在未來的十年內,快消品企業若希望能持續取得成功,就必須減少他們對大眾品牌和實體通路的依賴,專注創造品牌關聯性(Brand Revelance)。

根據現代品牌之父、柏克萊加大哈斯商學院行銷學名譽教授大衛.阿克(David Aaker)在《品牌關聯性》一書中所述,品牌關聯性目的在「 創造認知 」,像是「開特斯拉(Tesla)讓我感覺很聰明」、「看Netflix是種放鬆的休閒娛樂」等感受。

美妝企業若想抓緊Z世代的心,可善用這樣的聯想模式,建立能讓Z世代產生共鳴的品牌印象。例如,美妝大廠資生堂,近年致力於品牌年輕化,希望扭轉「資生堂是媽媽、阿姨愛用品」的形象,推出充滿科技元素的吸睛櫃位,吸引Z世代年輕人朝聖並打卡拍照,讓資生堂與酷炫、流行等形容詞產生關聯,升級品牌。

此外,社群管理平台新創Loomly創辦人Thibaud Clemen也觀察到,品牌關聯性的鞏固,能幫助企業降低獲客成本,同時拉長單一客人的生命周期。

關鍵二:個人化需求崛起,品牌朝客製化發展

接著,依照麥肯錫也觀察到,比起X、Y世代,Z世代更樂於提供個人資料獲得個人化服務,對體驗的重視程度上升,也更願意買單量身定製產品。

消費過程中的感受,是客製化當前發展主流。蔣喆敏表示:「現在的個人化,比較強調的是消費經驗。」比如 蘭蔻的3D肌密檢測儀,能在實體購買現場掃描客人臉部,產生膚況相關數據 ,消費者可進一步得到專屬保養流程規劃,獲得良好的購物體驗,形成正向循環。

不過在客製商品方面,考量到製造成本,即使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個人精華液,也僅推出20種固定配方。亞洲最大女性影音平台C CHANNEL台灣區執行長張倫維分析,企業現階段還未能完全依照每位顧客需求調配,但高端保養品牌和頂級SPA,因目標客層不同,較有機會朝客製化市場發展。

張倫維 圖/邱品蓉攝影
張倫維 圖/邱品蓉攝影

關鍵三:商品、購物體驗數位化,消除購物旅程中的障礙

由於許多Z世代消費者,習慣在線上購入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麥肯錫提到如軟體、物聯網設備和行銷上的數據應用,都將重塑顧客購買彩妝時的每個環節,以及與品牌的互動方式,幫助品牌銷售。

試想,一位Z世代大學生剛看完網紅試妝直播,卻遲遲無法決定色號,購買可能因此中斷。這時候AR虛擬試妝就能解決問題,消除購物旅程中的障礙。線上試妝的結合了AI和AR,消費者只需打開手機的內建鏡頭,就能試用彩妝,包含口紅、粉底和眼影等,免去不斷上、卸妝的困擾。這讓Z世代在網路購物時,能享有近似實體購物的體驗。

不僅如此,美妝企業也結合了物聯網技術,推出全新商品。如YSL結合IoT及大數據,推出的口紅調色機「YSL Rouge Sur Mesure」。使用者可透過手機App,指示儀器調配出特定顏色。YSL可利用數位化商品,觸及新的客層。

關鍵四:好好經營社群!商品留言成購買動能

最後,對Z世代而言,社群媒體或影音平台對一項產品的評價優劣,與購買欲望呈正相關。

屈臣氏總經理弋順蘭觀察,Z世代非常看中與美妝產品相關的評論,「行銷部現在很常在觀察有哪些留言。」如Dcard、PTT和TikTok等,都是關注範圍。這代表品牌端也能運用社群聲量和數據分析,回頭檢視銷售策略。

注入科技DNA之後,美妝品牌需思考數位化的下一步

科技應用對美妝產業的效益明確,現階段不少美妝黑科技也還在急速發展中,將成為未來的銷售武器。而技術的演化加上生活型態的轉變,美妝企業未來在獲利途徑上,將衍伸出更多元的商業模式。

以Z世代普遍喜好的遠距辦公為例,張倫維指出,當居家上班成為日常,諸如萊雅、Bobbie brown等知名美妝可抓住商機,打造個人化的虛擬上妝App,用於視訊場合,將顧客對品牌的信張倫維大膽假設:「我認為一些大品牌,未來可能會變成數位科技公司。」

shutterstock_1390309433_遠距辦公.jpg 圖/New Africa via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_1390309433_遠距辦公.jpg 圖/New Africa via shutterstock

另外,元宇宙也被視為爭取Z世代客戶的重要商機。玩美移動在今年3月,推出VTO-NFT(Virtual Try-on NFT,虛擬試妝及試戴數位收藏品)解決方案,賦能美妝品牌,提供消費者能虛擬試妝、穿戴的NFT體驗,替各大美妝企業行銷操作上,帶來另一項選擇。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