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救鮪魚!太平洋8貧窮小國靠這招收服外國船隊 發大財又兼顧保育的永續漁業成功故事

當過度捕撈仍是全球漁業發展的醜陋鐵則,貧窮、偏遠、各自文化迥異的太平洋諸國,如何靠著團結力量與美國、中國、歐盟眾列強叫陣,甚至打出一場漂亮勝仗,既提升本國收入,同時又有效避免過度捕撈、確保物種永續繁衍?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近日刊登專文,解析馬紹爾群島、帛琉、吐瓦魯、諾魯、吉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等8個「諾魯協定簽署國」(Parties to the Nauru Agreement,PNA;前四國為我國友邦)如何「小兵立大功」,打造出國際漁業目前仍罕見的保育—經濟雙贏案例。

鮪魚罐頭原產地的秘密

PNA國家位處的西太平洋、中太平洋赤道帶海域是全球鮪魚捕獲量最大的單一漁場,具有約60億美元(新台幣約1676億元)的豐厚商機;該處也是地球上半數鰹魚(skipjack tuna)的家園,每年的捕獲量高達150萬噸,幾乎全數漁獲最後都成為鮪魚罐頭的原料。

除了鄰近澳洲的巴紐、索羅門群島外,其餘PNA國家皆為分布於菲律賓與夏威夷之間海域的微型國家。雖然眾島國雖坐擁豐富海洋資源,管轄海域的鮪魚捕獲量約佔全球4分之1,多年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外國船隊在自家經濟大肆捕撈鮪魚,藍鰭鮪魚、短鮪魚(俗稱大目鮪魚)等物種逐漸面臨枯竭危機,而出售捕撈權的收益僅佔漁獲價值約2.5%的零頭。

剛從漁船拉上岸的鮪魚。(美聯社)
剛從漁船拉上岸的鮪魚。(美聯社)

剛從漁船拉上岸的鮪魚。(示意圖,美聯社)

《外交政策》指出,鮪魚罐頭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平價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要歸功於其高效率卻同時破壞生態的捕撈方式—鰹魚與大多數鮪魚一樣,擁有成群行動的特性,當牠們將小魚驅趕至海平面,準備飽餐一頓時,海鳥往往會聞風而至;但凡漁民注意到海鳥的動態,便會放下船底的大型圍網,將魚群一網打盡。

此外,出於不明原因,鰹魚群特別喜愛在漂浮物體周圍聚集,漁民因此會將圍網綁在木桶等物體上,再加上集魚器(FAD)的輔助,單次捕獲量有時可達300公噸之譜。雖然全球鰹魚數量無虞,但誠如太平洋共同體(SPC)漁業科學家漢普頓(John Hampton)指出,在過度捕撈之外,大型圍網還會造成混獲問題,鯊魚、海龜以及其餘鮪魚等數百種物種約占捕獲總量的2成,其中絕大多數都被丟棄回海中。

更令人憂心的是,以大目鮪為例,幼魚被圍網捕獲的機率是成魚的五倍,牠們沒有機會成長、繁衍就被人類捕獲,不只對物種存續傷害甚鉅,更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加拿大達爾豪希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漁業經濟學家貝利(Megan Bailey)指出,在藍鰭鮪魚被列為瀕危物種後,大目鮪成為壽司愛好者的新歡,每公噸成魚的售價可達6600美元(約合新台幣18.4萬元),但與鰹魚一起被捕獲的大目鮪幼魚,每公噸的價值只有1300美元,甚至因為風味不佳只能製成貓食。

捕撈鮪魚「以日計價」

有鑑於此,PNA國家與紐西蘭代管的托克勞群島(Tokelau Islands)在2011年決定著手改變,改革當時採行的捕撈權出售機制:根據舊制,每艘在PNA海域作業的漁船皆須通報捕獲量,並向地主國支付漁獲價值的5%,但捕獲量通常都被嚴重低估,各國約只獲得漁獲總值的2.5%,也無法遏止過度捕撈的狀況。

PNA設計出一套「以日計價」的交易體系,船主必須在系統中競標捕撈天數,並設立年度捕撈天數的上限,以及每個捕撈日的底價門檻。時至今日,每個捕撈日的平均標價已逼近12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3.5萬元),PNA國家的收入在十年間成長10倍,去年合計約藉此賺進5億美元(新台幣約139億元)。

PNA執行長庫莫魯(Ludwig Kumoru)強調,新制下「我們出售的不是魚類,而是捕魚的機會」,除此之外,PNA每年有3個月時間禁止漁船使用集魚裝置,盼能減少對大目鮪幼魚的無畏屠殺,從而穩定物種數量,還共同成立了標榜不濫捕大目鮪的鮪魚罐頭品牌「Pacifical」,目前在德國相當風行。

值得國際借鏡的成功案例

《外交政策》指出,這些太平洋島國靠新制賺取可觀收益,已成為不少小國除了外援以外的唯一主要收入,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國際漁業計劃的負責人霍爾姆斯(Glen Holmes)直言:「它們(的做法)非常睿智。」不少意見認為,海域飽受外國(以中國及歐盟為主)船隊侵奪的西非沿海國家,以及其餘試圖阻止過度捕撈但成效不彰的國際組織,應當效法PNA的成功模式。

難能可貴的是,目前看來PNA國家並未走上部分石油富國大肆鋪張的老路,而是選擇將收益用在刀口上。

以吉里巴斯為例,該國的漁業收入從2008年的2700萬美元翻倍成長至去年的1.6億美元,該國前總統狄托(Teburoro Tito)細數,增加的收入已「大大改變人民的生活」,用於失業補助以及老人、學生、身心障礙等族群的津貼,醫療保健及教育等領域的支出也飛速成長;當局更野心勃勃地計劃,要從環礁內的潟湖輸運砂石,墊高人口稠密區域的海拔高度,減輕未來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科學家肯奇(Paul Kench)強調,PNA帶來的收入賦予吉里巴斯「千載難逢的良機」,展示小島國能採取怎樣的有力措施,確保國家的未來,「這將成為其餘環礁國家的榜樣。」

我國南太平洋友邦吉里巴斯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急迫威脅。(RamonaMona@pixabay)
我國南太平洋友邦吉里巴斯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急迫威脅。(RamonaMona@pixabay)

吉里巴斯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急迫威脅。(Pixabay)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鯊魚天堂恐淪魚翅獵場!厄瓜多發出警告:中國260艘漁船逼近加拉巴哥群島
相關報導》 強化經貿外交》看中太平洋友邦漁業、觀光商機 外貿協會與馬紹爾群島簽署MOU

更多國際相關新聞
南韓出現「人口死亡交叉」 專家:恐成地球首消失國家
反制軍政府血腥鎮壓 緬甸工會聯盟籲「罷工直到恢復民主」
無視拜登調停 沙國再度轟炸葉門報復石油設施遭無人機攻擊
會見陳屍沙灘男童父親 教宗結束4天和平之旅
疫情嚴峻引民怨 日本民眾上街高喊:取消東奧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