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之路 從中時記者到副總統

吳敦義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記者出身的副總統,他在最新出版的自傳中感謝《中國時報》當年提供他發揮的舞台,讓一個來自農村的年輕人有機會從政,也讓人見識到一位不受利誘的新聞人,如何不畏權勢、義正詞嚴說出「《中國時報》的記者不會收這種錢!」因此獲得別人的尊重,進而成為他進軍政壇的無形助力。

毛遂自薦跑新聞

資深記者楊艾俐的新書《堅毅之路 吳敦義》,吳敦義娓娓道出自己吃果子拜樹頭的點滴。1971年吳敦義退伍,寫了封自我推薦信給《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余紀忠收到信後,馬上約吳敦義吃中飯。看到桌前這位自信滿滿、侃侃而談的台大歷史系畢業生,當即決定讓他採訪政治新聞,總統府、立法院、行政院隨他挑,結果吳挑了台北市政,特別是市議會路線,後來也以此為起點,出來選台北市議員。

第一條路線是跑台北市政府,民政、地政和財政3個局處。3個月後,採訪主任張屏峰調他主跑台北市議會新聞,對市政了解的範圍和視野更為寬闊。將近2年的採訪生涯,目睹若干市政積弊和市井小民的疾苦,對市政興革的看法,就在《中國時報》的新聞報導和評論中一一呈現。

1970年代,大台北瓦斯的售價調整需要經議會通過,保駕護航、反對漲價對峙,不僅檯面上脣槍舌劍,檯面下更是合縱連橫,吳敦義自然也成為兩軍爭取的目標。

某天午後,劍拔弩張的大會暫歇,吳敦義抽空上洗手間,忽然一位護航派主帥快步靠近,看左右無人,將一大捆用報紙包裹的東西塞到他手中。吳敦義當下毫不思索就拒收,推讓數次,他臉色一變,嚴肅告訴對方:「《中國時報》的記者不會收這種錢!」那人才停手。

蔣經國欽點選議員

1973年上半年,行政院長蔣經國與當時的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易勁秋討論下屆市議員提名人選。在古亭區裡,蔣經國在紙條上寫下「吳敦義」三個字,貧困農村出身,25歲的吳敦義,就這樣獲得從政第一個舞台。要參選須先徵得《中國時報》同意,吳敦義任職才2年就要離開,沒有把握得到老闆首肯,沒想到余紀忠不但點頭,還到會計室提領一筆錢親手交給他。投入選戰後,吳敦義迅速堆起人脈,有鄰居、有同事、還有義警,更有當初他在《中國時報》寫稿時,為他們仗義直言的小市民。

1973年11月23日中午,北市信義路4段整建戶10個代表到他的競選辦公室,堅持要他收下3萬元和100條長壽香菸。原來1年多前,吳敦義在《中國時報》寫過幾篇報導,幫他們講話,嚴責市府官員在為他們整建房屋時偷工減料,造成漏水。這些居民聽說吳要選議員,料想他是貧窮農村子弟,因此家家戶戶湊錢,希望能夠給他些許支持,吳敦義當然不肯收錢,只有謝謝大家的好意。

那一刻,他也想起了前兩天,到古亭區的市場拜票時,攤販爭著來與他握手,熱烈地講著「你在《中國時報》替我們爭取免繳工程受益費和市場攤位租金分期付款,我們大家都很感謝你,希望你能高票當選。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