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呼聲漸長 德國政界怎麼說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一周內,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約翰遜先後證實媒體此前報道,表示本國政府正在考慮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選項。外交抵制意味著,將沒有政府官方代表參加有關活動。隨著冬奧會日期逐漸臨近,德國輿論也開始向政界提出這一問題。

在本周一(11月22日)德國聯邦政府多部委聯合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到,在英美考慮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制裁的背景下,德國是否有類似的考慮。在場的官員沒有做出正面回答。內政部(德國主管體育的是內政部)發言人表示,對進行抵制的呼籲,原則上不予置評;外交部發言人則告訴媒體,運動員是否參加奧運會,是各個體育協會的自主決定,"至於對此次奧運會的外交態度,是將由新一屆聯邦政府做出的決定"。

然而,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目前尚未出爐。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三黨計劃於本周結束組閣談判,並簽署聯合執政協議。眾所周知,綠黨和自民黨在對華外交政策上的主張與默克爾政府有明顯區別。

社民黨團:應該討論的一個選項

社民黨聯邦議院黨團的體育政策發言人厄茲德米爾(Mahmut Özdemir)回復德國之聲問詢表示,盡管抵制大型體育活動,既對運動員不公平,也不能為改善舉辦國的人權狀況做出貢獻。但有關政治抵制的討論原則上是有其正當理由的。他表示:"完全沒有政治意涵的大型體育活動是不存在的。因此我認為必要的是提高公民的敏感度,讓人們意識到體育賽事舉辦國存在侵犯人權的現象,防止像中國這樣的威權國家利用奧運會,轉移公眾對其國內糟糕人權紀錄的注意。"

"在此, 政治或外交抵制可以是一個適用的手段。我們作為議會,應該與美國或英國一樣,針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嚴肅認真的討論,以便為新的聯邦政府提出建議。"

這位社民黨體育政策發言人還補充道:"未來我們必須更加關注,在國際奧委會授予大型體育賽事主辦權的過程中,是否將遵守人權標准作為重要的考慮條件。人權必須同可持續性以及氣候保護一樣,在分配體育賽事主辦權的時候成為核心因素。對此,政界和各國體育組織都負有責任。因此重要的是,新的(德國)聯邦政府應與體育組織合作,盡快開始優化並實施涉及大型體育活動的國家戰略。"

到截稿為止,社民黨未來的聯合執政伙伴綠黨和自民黨未回復德國之聲的有關問詢。

在近日來彭帥事件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引發輿論再度聚焦中國人權狀況的背景下,歐洲議會中國小組負責人、德國綠黨籍政治家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周三接受德國編輯部網絡(RND)采訪時,再次呼籲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他說,"在我看來,中國當局對待彭帥的做法是外交抵制冬奧的又一條理由。"

今年7月初,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呼籲歐盟官員不要出席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除非中國改善香港和維吾爾族的人權狀況。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