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內宣化 別被民粹情緒裹挾

儲殷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全球化智庫(CCG)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外比較政治、中亞地區政治、公共管理,曾參與主持多項大陸社科、部委課題。CCG是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

全球化智庫(CCG)14日舉辦「中國新敘事」研討會。儲殷在會上表示,國內的一些專家、外交人員為了迎合網路上的民粹情緒,而降低了應有的專業標準,導致被中國國內網路民粹情緒所裹挾,形成非常糟糕的後果,造成了外宣的民粹化。

儲殷表示,中國在推行「一帶一路」過程當中試圖「講好中國故事」,開始愈來愈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希望以更自主的敘事方式,增強外國人對中國故事的理解,而不僅僅是提升中國故事的傳播度。但隨著民族自信心和宣傳方式的改變,以及大外宣格局的形成,加之網路帶來的民間情緒,造成了「外宣的內宣化」的奇怪現象。

儲殷說,「外宣的內宣化」導致對話對象混亂,增加了話語衝突和文化誤讀。比如中國專家、學者、外交官的發言,到底是說給誰聽的?是說給國外聽的還是說給國內聽的?甚至很多在外交場合所講的話,到底是不是講給外國人聽的?

儲殷表示,當外宣變得內宣化以後,就會出現用內宣的技術標準來要求外宣,或者出現外宣的傳播過程當中,內宣的技術標準成為了主打力量,這就會出現投了很多錢去辦對外宣傳,但最後只在國內產生積極效果。現在出現的情況是「中國用非常流利和正規的英語說出了讓外國人完全聽不懂的話」。

儲殷指出,最近這幾年,外宣最大問題,就是總是在「忙著戰鬥」。但外宣工作最重要的特點不是消滅對立方,因為真正的消滅只有肉體消滅。而且我們真正要說服的對象並不是我們戰鬥的對象,而是爭取「第三方聽眾」。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外宣總是碰撞式地講中國故事,有人提問(質疑)就懟他。營造出了唇槍舌劍的戰鬥環境,導致中國難以爭取「第三方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