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肌不可失 中醫有效防治肌少症

「肌少症」症狀表現為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身體功能表現降低,成年人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70歲後流失更快,每10年減少15%。肌少症的患者能夠在外觀上面觀察到幾個可能表徵:1.虎口肌肉凹陷;2.太陽穴周肌肉凹陷;3.小腿圍比兩手大拇指食指合起來少,且50歲以上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則小於32公分(如圖)。 因此,每天該攝取足夠蛋白質,可用手掌來衡量蛋白質攝取量,女生一個手掌大小、厚度的豆魚蛋肉類大約有21克蛋白質;男生一個手掌大小則約28克蛋白質。19歲以上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1公克的蛋白質;71歲以上的年長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公克蛋白質。

肌少症為中醫「痿症」或「虛勞」病症描述,「痿症」指肢體筋脈遲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病症;「虛勞」是以臟腑衰退,氣血陰陽虧損為病因,在此病因上出現多種衰弱症狀,為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衰弱證候總稱。過瘦型的肌少症在《黃帝內經》有「脫肉」、「大肉陷下」、「肌肉削」、「肌肉萎」的記載;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以健脾胃為治療原則,可以山藥排骨湯為藥膳處理。過胖型的肌少症,為痰濕阻滯證型居多,大多是久坐少動,造成氣血運行不暢,以至於脾胃運化呆滯,無法運化身體水濕,常見「泡芙型」肌少症(高體脂,低肌肉量),以健脾利濕為治療原則,以四神湯(山藥、芡實、蓮子、茯苓,可加薏仁)為藥膳。

目前肌少症相關之中醫藥研究中,發現六君子湯能促進ghrelin分泌,老年人ghrelin分泌不足,進而減少食慾及降低胃腸蠕動吸收,此是肌少症發生的病理機轉之一。六君子湯在中醫臨床以益氣健脾為主,營養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是用於十全大補湯和補中益氣湯,也可使用在治療癌因性惡病質方面。人體穴道方面,以上肢合谷穴及下肢足三里穴、委中穴能刺激脛神經,達到減緩病程惡化之功。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