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指考第三天】題目超出課綱 公民科爭議多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公民社會科少不了時事,今年江國慶冤殺案、ECFA簽訂都入題。台北市高中公民科輔導團指出,這次試題爭議不少,有4題超出課綱範圍,題目考得太瑣碎或者題幹太短,無法判斷重要訊息,此外,社會部分出題過於集中性別和全球化領域議題,忽略其他單元。雖然題目有爭議,但考生仍可用刪去法找出答案,整份試題屬中間偏易。 台北市高中公民科輔導團指出,這次命題圖表題極少,題目冊次分配不均,每冊只有部分幾課反覆出現,各冊在性別、刑法、供需原則、全球化單元的題目出現太頻繁。 台北市高中公民科輔導團、內湖高中教師姜淑慎舉出至於爭議題目,第22題考開啟民主轉型的過程的正確敘述,「政黨以國家認同爭取選民支持」為這題的唯一較符合的答案,至於是否稱得上民主轉型的定義,考生恐會覺得邏輯有點奇怪。還有第26題,考「機會成本」包含「隱含成本」和「外顯成本」的概念,超出95課綱,只有單一版本的教科書提及。此外,第29題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概念,超出95課綱範圍。另外,第44題,政策評估民意調查是否出於服務民眾,該理由敘述太單薄,也有爭議。 姜淑慎指出,有部份題目出得太瑣碎,包括第30題,熊貓與簽訂ECFA是否有關係。另外,第12題毀損最只有處罰行為、過失行為只有民事賠償問題。她認為,這些題目都太過瑣碎,題幹沒有多做描述,考生無法從文中推知。她也指出,這份試題部分文句敘述不流暢,考生著墨在推敲文字,徒增困擾。 這次試題雖然爭議題多,不過姜淑慎認為,考生可用刪去法找到答案,不致於需要送分;她建議未來出題方向應著重在大的教育方向較適當。 試考生認為,法律部分如同往年,題數較多,內容較深入,為重點概念;兩性平等、媒體素養和全球化議題為重點主題,反映社會需要關注的層面,不過,全球化的題數確實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