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去年在華銷量成長為何落後於豪車品牌?

(德國之聲中文網)寶馬集團(BMW AG)2021年在中國交付了超過84.6萬輛寶馬和迷你(MINI)汽車,比去年增長9%。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激增70%,達到約4.8萬輛。 《彭博社》報導指出,對豪華車的需求和寶馬對電動車的推動,讓寶馬更能克服芯片短缺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挑戰。

大眾平價車銷量大減

相比之下,盡管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旗下的保時捷、賓利和蘭博基尼去年都在中國創造了年度銷售記錄,但其主要的大眾汽車品牌銷量則下滑了14.1% -- 2021年,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其合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市場共交付330萬輛汽車。

大眾汽車中國區總裁馮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本周在北京向媒體表示,2021 年主要是大眾和斯柯達兩個品牌銷量大降;高端品牌奧迪的表現尚可,只降了 3.6%,而保時捷和賓利的銷量甚至還分別增加了 8%和 43%。馮思翰指出,因芯片短缺、新冠疫情、停擺措施,以及一家日本供應商的火災,最終導致減少生產60萬輛車。

就在昨天(1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發言人向路透社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大眾暫時關閉了位於天津的兩個工廠,並於本周對所有員工進行了兩次新冠檢測。該發言人說:「我們希望能很快恢復生產,並趕上損失的產量,但最優先考慮的仍然是我們員工的健康和福祉。」

今年大眾有機會迎頭趕上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教授(Prof. Dr. Ferdinand Dudenhöffer)向德國之聲表示,芯片短缺確實是大眾汽車的一個主要問題,「總體而言,寶馬有更好的采購流程,這就是為什麼盡管有芯片危機,2021年他們仍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多賣出9%的新車。」此外他也提到,大眾還面臨ID系列的電動汽車最初在中國銷售不佳的壓力,「中國人要麼購買如特斯拉或小鵬這樣的轎車,要麼購買像蔚來或其他品牌的休旅車。」

杜登霍夫教授指出,盡管2021年對大眾汽車在中國來說是非常糟糕的一年,但該公司旗下的保時捷去年在全球和中國的銷量皆有明顯增加。他預測,在大眾對新款電動車做出重大改進之後,今年有機會能迎頭趕上,而寶馬的芯片優勢在未來可能會減弱。

高收入者較一般收入人群更願意消費

此外,豪車與平價車款客群的消費習慣不同,也可能是影響汽車銷量的原因之一。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陳茜在《2021消費信心報告》中指出,「高收入消費者比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意願更強。」因為高收入人群在財務上抗風險能力較強,再加上其中多數人可以遠程辦公,「受到沖擊較小,所以他們對未來更有信心,或將全面增加各品類的消費支出」。而對於收入一般的普通人,工資容易受疫情影響。陳茜表示,這些人「對未來消費信心恢復沒有高收入人群那麼強勁」,因此他們會盡力收緊消費,或是僅增加必需品類的消費。

寶馬超越競爭對手奔馳

在全球範圍內,寶馬自2015年以來首次擊敗了長期競爭對手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去年寶馬在全世界交付了22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9.1%;純電動車銷量增長了一倍,達到10.39萬輛,成為豪華車銷售冠軍。寶馬的競爭對手戴姆勒(Daimler,奔馳母公司)上周五報告稱,奔馳2021年的銷量下降了5%至205萬輛。

而銷量下降比例最多的大眾集團周三(1月12日)表示,2021年的全球銷量為890萬輛,下降了8.1%,是10年來的新低。其中以中國市場的降幅最大(14.8%),不過電動車在中國的銷量翻了四倍。整個汽車產業的混合動力或全電動汽車的銷售都在增長,特別是在歐洲,它們甚至佔了交付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大眾的銷售和營銷主管策曼(Klaus Zellmer)向路透社表示:「在特別具有挑戰性的情況下,大眾汽車達到了令人滿意的銷售業績,然而,仍無法彌補芯片對汽車生產的巨大影響。」

(彭博社、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