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體質!花蓮11個月大男嬰竟有2顆1公分結石

你敢相信嗎?才11個月大的男嬰竟然有腎結石!花蓮慈濟醫院診斷後在上個月,將2顆約1公分大小的腎結石取出!慈濟指出,這是文獻上罕見幼齡的腎結石紀錄。

慈濟醫院指出,出生僅11個月的余小弟因發燒就醫,原以為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沒想到照了腎臟超音波,發現腎臟裡有2顆超過1公分的結石。余小弟的母親表示,早在今年3、4月的時候孩子就曾因泌尿道感染而發燒,到其他醫院治療,當時透過藥物控制下來,燒退後就回家了,沒想到這次又再發生。

小兒腎臟科主任陳明群醫師指出,常見取出腎結石的體外震波與利用逆行性的輸尿管取石法,都沒辦法用在余小弟身上,一是年齡太小無法配合,二是余小弟的腎結石太大顆,輸尿管還未發育完全,直徑窄小僅約0.1公分,即便石頭震碎了也可能排不出去,若沒有完全排出,留下部分殘屑在腎臟裡,日後可能會因為尿液留滯的關係繼續在殘渣上結上新出的石頭。

經過一番苦思,泌尿部病房主任李政霖主任決定以「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先用雷射把結石打碎,接著在孩子的背部開一個直徑約0.5公分的小孔,再使用最小的腎臟鏡把石頭碎片夾取出來。由於最小尺寸的腎臟鏡較常用在十多歲的國小或國中學童身上,所幸余小弟術後至加護病房觀察一切無礙,很快轉到普通病房並出院,至今沒有出現全身性感染的問題。

陳明群主任指出,嬰幼兒發生泌尿道感染雖不少見,但不滿1歲的孩子有大顆腎結石卻不尋常,從檢驗數據中發現余小弟的尿鈣指數過較高,是導致較易形成結石的主因之一;李政霖也說除了尿鈣問題,余小弟體內還有一種細菌會使尿液「鹼化」,導致他的尿液pH值會比一般人更偏鹼性,結石容易在鹼性的尿液環境裡產生,這也可能是讓余小弟不滿一歲就長出大顆結石的原因。

目前余小弟體內的石頭都已完全清除乾淨,日常藉由補充水分維持足夠尿量排出及透過服藥的方式控制尿鈣數值,並定期回診追蹤,期望可以預防未來泌尿系統結石的再產生。(梁國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