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岸和平環境正朝衝突變化

共軍4日起在台海周圍6海域舉行實彈射擊,國軍也持續演練強化戰備。(姚志平攝)
共軍4日起在台海周圍6海域舉行實彈射擊,國軍也持續演練強化戰備。(姚志平攝)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日晚間抵台、引發大陸從政治、軍事到經貿面的對台反應與手段。上海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包承柯表示,該事件讓本就趨於緊張的兩岸關係再引爆,挑戰大陸絕不能接受的「一個中國」底線,嚴峻程度更高於1996年台海危機。他認為兩岸關係尚未發生決定性改變,但「和平環境」正朝向衝突環境變化,且3天軍演過後大陸也不會就此平息,未來會是一系列的對台行動。

但包承柯也強調,大陸仍舊堅持「九二共識」立場,只要台灣在關鍵時間點上能夠找回理智,重新回到「九二共識」基礎下,兩岸關係還是可以朝向和平發展的道路。而美方也是如此,必須對包含一個中國原則等給出進一步的保證,否則沒有這麼簡單平息。

政大國際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昨直言,大陸是否攻台,現在變得像是個假象,讓台灣長期活在假象中認為戰爭不會發生,「但是當你覺得不會發生就會發生」。

嚴震生舉例說,二次大戰前德國入侵波蘭時,法國也沒有認真看待問題,德國打回來才警覺到不妙。他也說,世界各國認為美國處理俄烏戰爭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沒有跟俄國發生直接衝突,這等於是說全世界也不樂見美國與同屬核武國家的中國發生衝突。因此,假使今天世界都不希望核武戰爭,那麼還會不會出兵援助台灣?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表示,解放軍的演習已形同是「類封鎖」台灣,某種程度上是在演練未來如果真的要攻台,要如何封鎖外界給予台灣的支援。

林穎佑說,俄烏戰爭中,美國與北約部隊並沒有實際進到烏克蘭戰場,可是靠著源源不絕的補給及傳遞訊號給烏克蘭,都讓俄羅斯吃足苦頭,中共看在眼裡自然學到教訓。未來台海若是爆發戰爭,美軍不一定會派部隊登島,但是在周遭提供情資可能免不了,所以解放軍現在就先劃界,形同演練「類封鎖」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