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第三支箭」失效? 郭正亮:嚴重低估大陸科研能力

郭正亮指出「安倍的第三支箭從來沒有成功過」,日本的企業結構性競爭力始終不振。(圖/取自《國際直球對決》)
郭正亮指出「安倍的第三支箭從來沒有成功過」,日本的企業結構性競爭力始終不振。(圖/取自《國際直球對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他生前的「安倍經濟學」也被拿出來回顧,但國際事務專家郭正亮指出,其實「安倍的第三支箭從來沒有成功過」,日本的企業結構性競爭力未能重新創造;此外,日本秉持「雁行理論」,以為在亞洲可以一直做頭,嚴重低估了中國大陸的科研能力,並且低估了美國與亞洲其他國家聯手的力量,如韓國三星、台灣台積電;致使日本在互聯網、ICT、AI時代未能跟上腳步,電器工業至今已完全被中國所取代。

郭正亮今(10日)在《國際直球對決》節目中談到1985年的「廣場協議」,美國當時逼日幣升值,害日本經濟走下坡;他說,日幣過去曾迅速升值,從240變120,升值了1倍,那段時間台幣也從40升值到28,甚至到27都有。但重點還是「安倍的第三支箭從來沒有成功過」,日本從廣場協議後企業體制的轉型,沒跟上所謂ICT的時代;而美國很明顯就是在亞洲找到另外兩個合作夥伴,就是韓國跟台灣,整個半導體跟ICT產業,日本就沒有跟上。

「我覺得日本弄錯了兩件事」,郭正亮說,因為日本一直有一種「雁行理論」,以為它在亞洲可以一直做頭,然後所有的國家都在它後面飛,亞洲四小龍是第二層,中國大陸崛起是第三層,「這個是完全錯誤的概念,中國大陸是一個大陸型的經濟崛起耶!你怎麼可以把它理解成印尼呢?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大的一個錯誤。」而且中國大陸有50、60、70年代的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科技的積累,它只是不知道怎麼做出適合國際市場的商品轉型,可說日本嚴重低估了中國的科研能力,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判斷錯誤,

而第二個錯誤就是,日本低估了美國一旦跟別人聯手的時候,有一些產業個別會超過它,比如說韓國三星的崛起,還有台灣的台積電,靠半導體就闖出一片天,韓國的汽車雖然沒有日本那麼好,但現代汽車也走出了一片天;也就是說,亞洲還有一些國家搭上了美國的線,在企業創新跟競爭力做了更大的努力,郭正亮說:「簡單講就是我覺得日本在1985年~2000年,這樣的產業政策是失敗的。」

郭正亮表示,後來安倍晉三對這些問題做了一番診斷,「我認為如果沒有企業界的競爭力重新創造(第三箭),其他那些都是虛的啦,貨幣、財政(前兩箭)那些都是政府點火就有的,後面他講出一些社會政策,例如新希望、生育資源、社會保障等,我覺得這種東西都是空的啦」,如果沒有醞釀新一代強有力的產業競爭力,現在看就會愈來愈清楚,「比如說互聯網時代,你有沒有看到日本的國際級企業?沒有;ICT基本也沒有,然後現在到了AI時代,AI也基本上沒有。」

郭正亮分析,日本的新能源汽車開始被中國追上,因為它一直沒辦法創造出一種很蓬勃的新一代企業動力,久而久之就變成是個別分工,比方說半導體就變成是化學原料特別強大,可是那並不足以創造出一個大的產業,雖然掌握到一些個別的利基型技術,可是沒有弄成一個面,並不像汽車工業當年有那麼大的成就,而且電器工業已經完全被中國取代了。郭正亮回憶:「記得高中的時候,索尼(Sony)在我面前就跟神聖的產品一樣,現在人們對索尼的產品已經不再追逐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