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為何總是說空話、假話、大話

華人說話比白人迂迴婉轉,所以形成「聽話聽音,鑼鼓聽聲」的文化,直白說話固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迂迴婉轉說話也有它的優勢。因為所有的話語的含義都不在於它們的本身,而隨所屬系統和運用場景為轉移,因為「音」不同,「意」有別;「鼓點」錯致,「意蘊」迥異,所以要準確把握話語與系統和場景的關係,才能有效地表達和精準捕捉話語的真實意思。

在革命歷史小說《紅岩》中有個細節,龍光華烈士犧牲後,紀念他的輓聯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的原意是表達春天到了,一枝紅杏越過了牆頭。渣滓洞的場景則表達革命大勢不可阻擋,烈士的英勇與之呼應。但也有人將其用於新婚之夜的場景,表達一享貪歡的急切,不能不承認這種應用的詼諧、調侃和精準。顯然,不同的場景賦予同樣的話語截然不同的含義,如果只認話語,不管場景,則勢必會錯意,學走樣,惹笑話,沒趣味。

馬克思和凱恩斯都說過,貨幣發行過多要通貨膨脹。只認話語,以為馬克思和凱恩斯有同樣的觀點,實際上他們表達的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在馬克思的話語系統中,貨幣流通為商品流通服務,所以兩者數量對等,物價才能穩定。如果貨幣量大於商品量,則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凱恩斯認為貨幣發行要與生產潛力對應,貨幣發行增加,只要存在失業,提高就業和產出,物價不會上升。如果實現了充分就業,貨幣供給增加就不能提高就業和產出,通膨不可避免。

如果將認知停留在話語上,而不深究它們所屬的系統,那就分不清西安還是延安,相應的理解和實操都勢必荒誕可笑。可見,當年用小紅書治國有多麼荒唐,離開了歸屬系統和場景的語錄,就沒有確切的內涵,誰都可以對它做任意的解釋。

鑒於場景可以補充、發揮、扭曲話語的意思,所以人們就會利用場景來表達話語不便直接表達的意思,所以聽者不能拘泥於話語,而要結合場景來判斷。官員經常要違心地說一些贊成或反對的話,為了表達他的真實意思,他就要借助場景,儘管話語意思直白平鋪,實際意思卻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所以有含沙射影、高級黑、低級紅之類。所以說者要用好場景,表達更豐富的內涵;聽者要識別場景,聽出話外之意,弦外之音。

官員難免要說言不由衷的話,但與說假話有很大的不同。說假話主要取決於官員的人品,言不由衷則受制於所處的環境。越是認知深刻的官員,越不能直截說出真實想法;平庸官員的想法與周圍人同步,說與不說都無需顧慮。深刻的想法非常可能超過周圍人的承受力,哪裡說出哪裡會成為他的骷髏地,所以要遮遮掩掩,欲說還休。

認知深刻的難免遇到角力對手,為了凝聚人心,爭取勝利,誇大優勢和實力可以理解,因為同仇敵愾本身就是很好的震懾。但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鼓勁的話只可喊叫,不能當真,一旦自己也膨脹起來,這個代價怎一個慘烈了得。問題是喊叫的話一定說的滴水不漏,毫無破綻,始作俑者可能在說服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相信了。這與醫生給重症病人鼓勁是一個道理,他說,沒關係,你的病很快會好。但是,他不能相信這個話,否則,那個病人就只能死給他看了。

運用在職場中,表達在文字語言上盡可能平和中庸,但要做好場景中的發揮。絕不輕信說服別人的話,不僅為了保持清醒,更是為了保持思想對語言的引領。聽人家的表達,更要穿透字面含義,結合場景判斷。

(作者為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