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御宴石 蘇義吉絕頂奇搜

自古對賞石的收藏首重自然天成與形似,文人騷客更是將石頭視為珍貴的把玩或造景之物。臺灣不乏對賞石的收藏家,但若從奇與似而論收藏,很難有人可以與蘇義吉比肩。

蘇義吉說,六十歲前我只知道日以繼夜的工作,倏然在某個深秋似乎有聲音告訴我,人生很長,是時候放下企業重擔去找尋屬於自己的興趣與快樂,去迎接更精采的未來。接著蘇義吉舉陸游的詩說:「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於是寄情於天下奇石就成為他日後最鍾情的藝術收藏。

深入內蒙古阿拉善挖寶

蘇義吉回憶,我的石頭記是從花蓮觀看潛水夫下深海撈石開始的,那塊名為「黃金山」的金瓜石是我購藏的第一顆石頭,也曾帶它參加過大陸的賞石展並促進兩岸的賞石交流,直到現在外表柔和、石面觸感溫潤、及含金量最高的金瓜石,仍是我最鍾愛的石種之一。

廿多年前蘇義吉接任國際盆栽協會(BCI)理事長時,將賞石納入國際盆栽協會的展覽項目,使得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石正式躍上國際舞台,後來他更協助大陸舉辦國際盆栽賞石展,促使大陸的賞石發展迅速國際化。蘇義吉說,當時我發現中國大陸的河川多,沙漠多,且賞石發展歷史悠久。但真正讓我眼界大開的是內蒙古的阿拉善地區,其沙漠特殊的地質與環境變化形成奇石孕育的寶庫。

他說,當時的採石工程已經可以下挖逾百公尺的深度,我還曾經坐著垂吊的纜車下到最深處觀看戈壁石及瑪瑙石的採石過程,雖然危險,但也讓我見識到如何發掘一顆完整奇石的不可思議處。在至少一億年以上的時空變化中,經過地殼壓力與沙漠高溫的淬鍊下,使得該地出產的石種如戈壁石的層次與色澤變化,極具收藏及觀賞價值。

出版「御膳與石宴」圖錄

在蘇義吉的賞石收藏中,最令人驚豔的當屬他命名為「宮廷御宴石」的系列,其中仿御膳的「海八珍」、「山八珍」、「禽八珍」及「草八珍」更是歎為觀止。如沙漠漆石的「一品鮑魚」、戈壁石的「北京烤鴨」、及葡萄瑪瑙石的「道口燒雞」,都來自內蒙古,單是取得這三件奇石他就親往大陸進行不下二十次的周旋。蘇義吉指著北京烤鴨說,它是從新疆退役的解放軍將領處取得,是形神皆具的神品;接著他拿起一品鮑魚自豪的說,這尺寸、形狀、色澤和實體二頭鮑並無二致的奇石,是象徵我前後協助中國大陸舉辦五場國際盆栽賞石展的徽章。

在阿拉善地區石礦禁採後,蘇義吉感嘆的表示,要像「宮廷御宴石」這般單獨一顆石頭即可成菜的收藏機會愈加罕見,所以我另外收藏的日本、台菜、法國、及地中海料理等宴會石時,也只能採取拼湊組合的方式呈現,終究不及御宴石的渾然天成。蘇義吉還為御宴石及宴會石以大型圖錄出版近500頁的「御膳與石宴」專書,他希望把這些無法用人力創造的珍稀佳餚,永遠的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