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在WTO起訴澳洲:不是報復,是不滿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商務部6月24日宣布在世貿組織(WTO)起訴澳大利亞,理由是澳大利亞對自中國進口鐵道輪轂、風塔、不鏽鋼水槽產品采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中方認為澳方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

中國此舉在澳大利亞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是否標志著澳中兩國之間的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悉尼大學商學院的李薇博士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詳細解讀了中國在WTO采取行動的背景和緣由。

她認為,中國在WTO起訴澳大利亞,任何判決結果對於兩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此外她指出,中國此舉並非報復,而是表達對澳大利亞不滿的一個信號。

德國之聲:此次中國在WTO起訴澳大利亞的內容有什麼特別之處嗎?為什麼是鐵道輪轂、風塔、不鏽鋼水槽產品?

李薇:中國過去曾多次向WTO提起訴訟,早在2009年,中國上訴歐盟鋼鐵緊固件反傾銷措施,2018年中國上訴美國加征關稅計劃。

這次是第一次中國在WTO起訴澳大利亞。中國商務部的申明非常簡短,只有一句話。澳大利亞聯邦貿易部長丹·特漢表示,澳大利亞官員幾個小時前才被告知這一投訴,中方並沒有通過雙方談判解決這一申述的意向。

起訴涉及的三種產品,都是鋼鋁等冶金產品。過去幾年裡,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反傾銷產品中,除了少量的化工產品以外,絕大多數是以鋼、鐵和鋁為代表的金屬制品為主。

中國政府一直抱怨澳大利亞對其鋼鐵和鋁生產商采取積極反傾銷措施。

德國之聲:在目前的爭端解決機制下,會不會有外力影響裁決結果?

李薇:WTO的爭端解決機制的中立性還是受到國際認可的,爭端機制以GATT40多年爭端解決實踐為基礎,經過發展和重新談判而確立起來的。但是目前爭端解決機制的有效性是比較有爭議性的。

爭端解決機制在實踐中存在不確定性,而且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比如2009年,中國上訴歐盟鋼鐵緊固件反傾銷措施,2016年才最終有結果。

另外,2019年底,WTO上訴機構“停擺”, 影響了爭端解決機制的有效性。

例如去年,WTO裁定美國於2018年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的行為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但是由於沒有上訴機構,這一案件無法被解決。因此這個決定對美國沒有起到真正影響。

德國之聲:澳大利亞之前也對中國制裁澳大利亞產品的行為提出起訴,中國此舉是對澳大利亞的報復嗎?

李薇:去年年底,澳大利亞向WTO提出正式上訴,要求審查中國對從澳洲進口大麥征收高額關稅的決定。今年5月份,WTO同意為解決中國對澳洲大麥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的爭議成立爭端解決小組。幾天前,澳大利亞就中方征收葡萄酒反傾銷稅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

我認為中國此舉並非報復,而是表達對澳大利亞不滿的一個信號。

澳大利亞的市場並不大,這三種產品的貿易額也不大,例如, 2017年中國對澳出口鐵道輪轂為僅為770萬美元。

澳大利亞反傾銷的稅額也不高,對風塔增加的稅率大概為10%,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2019年澳洲反傾銷委員會的報告顯示,2014增加稅率,截至2017年,澳洲市場內大概50%的風塔仍來自中國進口,40%來自其他國家,10%來自於澳洲本地制造商。

德國之聲:澳大利亞政府在貿易領域和中國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判決結果如果對任何一方不利會不會在本國國內造成惡劣政治影響?

李薇:近期中澳雙邊關系受到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5月份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暫停了中澳戰略經濟對話的所有活動。中澳雙方紛紛上訴WTO的爭端解決機制顯示,目前中澳雙邊的對話機制仍不順暢。

雖然中國在WTO起訴澳大利亞的判決結果對於中澳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但無疑會再次給政治和媒體輿論帶來新的談資。

李薇博士是畢馬威(KPMG)/悉尼大學商學院合作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負責中國境外投資者調查項目。她參與開發了畢馬威/悉尼大學關於中國在澳大利亞對外直接投資的數據庫。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邢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