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近幾年來突破性技術簡介(二):突飛猛進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過去的幾年裡人工智慧行業風起雲湧,整個產業以驚人的速度得到發展,今年的預測中是直接把已經實現的產品能流利對話,善解人意。

人工智慧於各行各業(AI for Everyone)

將機器學習工具搬上雲端,將有助於人工智慧更廣泛的傳播。基於雲端的人工智慧正在降低這項技術的使用難度和價格。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是受到少數幾家公司控制的。但其一旦與雲技術相結合,那它將可以對許多人變得觸手可及,從而實現經濟的爆髮式增長,即人人共享AI。

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人工智慧人才在全世界都是大大的供不應求。人工智慧議題雖然熱了好一陣子,但進入門檻卻沒有降低,真正能採用AI技術的公司很少,原因是缺人才,成本又太高。不過除了目前統治AI雲端市場的公司,目標是打造簡單易用的AI,透過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技術,將已經訓練好的模型套用至新的模型,以幫助新的模型訓練,提高開發效率。雖然不知道會是誰成為領頭羊,不過透過雲端服務讓人人都能用AI的時代已經不遠了。

流利對話的 AI 助手(Smooth-talking AI Assistant)

捕捉單詞之間語義關系的新技術正在使機器更好地理解自然語言。人工智能助手現在可以執行基於對話的任務,如預訂餐廳或協調行李托運,而不僅僅是服從簡單命令。

我們已經習慣了人工智能助手:Alexa 在客廳裡播放音樂,Siri 在你的手機上為你定鬧鐘:但它們並沒有真正做到所謂的智能。它們本應簡化我們的生活,但卻收效甚微。它們只識別很小範圍的指令,稍遇偏差就很容易出錯。

但最近的一些進展將增加數字助理的功能,加上更好的語音合成系統,讓我們從簡單的向人工智能助手下達指令,轉向與它們交談。它們將能夠處理日常瑣事,如做會議記錄、查找信息或網上購物。

儘管人工智能程序能更好地找出你的需求,它們仍然不能理解一個完整的句子。腳本化或由統計生成的回答反映了,向機器灌輸真正的語言理解是多麽困難。一旦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我們也許會看到人工智能的另一種進化:從物流協調員到保姆、老師,甚至朋友。

對抗性神經網絡(Dueling Neural Networks)

兩個 AI 系統通過玩「貓捉老鼠」遊戲來獲得想像力。兩個 AI 系統可以通過相互對抗來創造超級真實的原創圖像或聲音,而在此之前,機器從未有這種能力。這給機器帶來一種類似想像力的能力,因此可能讓它們變得不再那麼依賴人類,但也把它們變成了一種能力驚人的數字造假工具。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騙子透過 AI 合成的語音,冒充了一家英國能源公司德國母公司的 CEO ,成功欺騙該公司員工進行了大額轉帳,成功騙走了 22 萬歐元。AI 語音真有這麼進步,已經能夠逼真到騙過了人類嗎?騙子用了一種 AI 語音合成軟體來模仿德國母公司 CEO 的聲音,但至今仍無法找到幕後的詐騙者。這種透過 AI 技術進行詐騙的模式也被稱為語音網路釣魚(vishing)。

今年3月,報導指出這家英國能源公司的 CEO ,接到了自稱是德國母公司 CEO 的電話,要求他將一筆 22 萬歐元資金轉帳給一個匈牙利供應商,十萬火急,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這位英國 CEO 開始並沒有意識到有什麼問題,他表示對方操著德國口音,語調也跟德國母公司的 CEO 幾乎一樣,因此他也沒有覺得可疑,就把款項轉了過去。有意思的是,在收到這筆轉帳之後,騙子還沒有收手,而是再次打來電話,要求英國公司向德國母公司進行一筆匯款來償還一些費用,不過這次的電話號碼卻顯示來自奧地利,英國公司這才開始懷疑,沒有再次轉帳。事後調查發現,這22萬歐元並沒有轉到所謂的匈牙利供應商,而是被轉移到了墨西哥等多個國家。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