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貿易危機暫解,全球經濟減速仍要面對

工商時報【主筆室】 十月中旬是全球巨大風險齊聚的危險時刻,中美貿易談判率先登場、英國脫歐也將在這個星期見分曉、接著大陸召開十九大四中全會、然後美國國會將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做出表決。連續重大政治衝突造成經濟與金融體系的震撼,如今,我們很高興見到第一顆炸彈的引信,在川普與劉鶴會面後獲得拆除,更衷心期盼大國政治領袖都能以蒼生為念,持續朝向和解的方向前進。 中美第十三輪高層貿易談判在華盛頓落幕,雖然雙方沒有公布具體簽署的文件,川普總統卻罕見地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宣布「中美已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形容協議非常充實。川普宣布的內容包括中方向美方購買400至500億美元的農產品等,川普同時也逕行發布後續時程,稱美方代表將前往北京進行後續磋商,希望在11月16、17日於智利舉行的APEC領袖峰會中,由川普與習近平完成簽署。 率領中方代表團的主談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依例沒有舉行記者會,中方也沒有關於此次談判的正式新聞稿,可以驗證川普談話內容的,只有官媒《新華社》發表的評論員文章,中方只證實了「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卻完全沒有提到具體的協議內容。評論文章〈解決中美經貿問題要有耐心和定力〉的主要內容,也是強調「走過40年風雨,今天的中美關係較以往更加複雜,加之有些人想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找到兩國都能接受的經貿問題解決方案恐怕還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 顯然,中方在此次貿易談判採取更為穩紮穩打的戰術,堅持不挑釁、不畏戰的談判主軸。新華社評論員的文章特別強調,中方從不主動挑起爭鬥,但也從不害怕鬥爭,認清中美經貿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真正適應「打打談談」的常態,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此次川普一路以推特發布利多,使用的文字極為煽情,諸如「我國史上偉大的愛國農民拿過最棒最大的合約。」「哇,農人真的發大財了。」談判過程中習近平寫過多封信函給川普,唯獨此次被川普公開給記者拍照,川普過去半年高度施壓,誓言必須有結構性的大合約(Grand Deal),此次只談成一個實質內容有限的小合約(Limited Deal),而且還缺乏執行監督機制,川普卻大做公關,凸顯他急於清理戰場,藉著高舉勝利大旗的姿態,鳴金收兵。 本報社論多次斷言,中美貿易談判不會跨過全面懲罰性關稅的紅線,雖然川普總統用盡恐嚇言詞,但是他的談判團隊非常清楚,針對汽車、成衣、電子3C產品等消費品課徵25%以上的關稅,不只會引發消費品漲價,更將對美國國內的製造業與銷售通路帶來致命的打擊,甚至引發大量失業的災難。川普只能拿這個武器來虛張聲勢(bluffing),啟動全面課稅無異於他自己的政治自殺,必將阻斷他2020年的競選之路。 此次談判最重要的是「停火的訊息」,干擾市場甚久的貿易大戰的確如川普所言「距離結束已經非常近了」,我們不在意談判結果是誰輸誰贏,因為在戰火中的雙方都是輸家,只有和解才能創造雙贏局面。可以確定的是中美貿易鬥爭的高峰期已經過去,未來當然不可能期待回到歐巴馬、胡錦濤時期水乳交融的年代,但是雙方懸崖勒馬,重新找到低盪的平衡點,減少突發因素的干擾,對於全球經濟恢復穩定發展,的確是重要的利多。 接下來就要密切觀察本周四、五舉行的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英國首相強生是否能趕在這個最後窗口之前,完成具體修正後的脫歐方案,並且獲得歐盟其他27個成員國領袖的同意。在關鍵的北愛爾蘭關稅領域問題,強生在上周四與愛爾蘭總理會談獲得正面的進展,這幾天英國與歐盟的談判官員正在日夜討論具體細節,周一英國國會開議,週四歐盟理事會討論,將是決定英國能否躲掉硬拖歐的關鍵時刻。 但是,重大的政治炸彈引信逐漸拆解之後,大家就得回頭面對經濟走緩的現實。中國汽車市場在過去16個月有15個月發出衰退警訊,即使在政府祭出補貼,二三線城市紛紛解除限購令之下,今年前八個月累計汽車銷量只有1,610萬輛,年減幅度高達11%,剛剛公布的九月數據繼續下跌6.6%;而印度的汽車市場更以年減三成的速度急墜,汽車產業是大國經濟的火車頭,更影響到就業與社會安定,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從中國、美國、歐洲、印度、到日本都出現疲弱不振的警訊,即使政府祭出行政補貼,央行猛降利息都未見成效,面對全球經濟減速的現實,正是貿易戰停火之後,大家最重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