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隆周刊:今天的中國不是1990年代的日本

中國最近公布的一系列表現低迷的經濟數據,引發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否會像 20 世紀 90 年代的日本經濟那樣大幅降溫?

據《巴隆周刊》報導,中國目前面臨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疫情後經濟復甦乏力等挑戰,一些人猜測,中國經濟可能會重蹈日本經濟覆轍——迅速崛起後長期陷入停滯。

如今這類觀點迅速流行起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所長 Adam Posen 本月為《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表示中國的「經濟奇蹟」已經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本月為《紐約時報》撰文時也指出,中國經濟急劇減速,可能會比日本「失去的十年」帶來更大不穩定性。

然而,中國和日本不一樣。中國的人口比日本多得多,國民生活水準還沒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因此中國擁有很大動力和空間再次成長。如果房地產市場復甦,消費者信心繼續恢復,中國經濟就會復甦。這可能需要政府和央行提出更多刺激措施。可以肯定的說,這些措施正在路上。

咨詢公司 Lauressa Advisory 合夥人 Nicholas Spiro 指出,拿中國和日本做比較「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加劇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但這種比較毫無用處,而且相當有誤導性」。

中國和日本有一些明顯相似之處。首先,兩國都是亞洲經濟大國,在與西方國家貿易往來的推動下,經歷長期快速增長。

其次,當房地產泡沫變得太大之後,中國和日本的經濟成長都開始步履蹣跚,導致經濟從由出口驅動向消費驅動的轉變,變得更加複雜。

最後,中日兩國都存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進而導致經濟成長速度放慢的問題。

沒有哪個國家希望重蹈日本覆轍。30 年前資產價格崩潰,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日本經濟經歷幾十年低成長和通貨緊縮,直到現在才開始擺脫低迷。

中國最近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一些危險信號。6 月出口大幅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降;7 月信貸增長遠低於預期;7 月工業數據和零售數據均不如預期;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表示,從 8 月起暫停發布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

Spiro 說:「中國正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經濟進入艱難時刻。」

但這些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也不意味著中國經濟不可避免會重蹈日本經濟覆轍。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指出,20 世紀 90 年代的日本經濟,遇到的問題屬於「資產負債表衰退」,即經濟中的負債太多,企業和家庭專注於償還債務,導致消費和投資大幅減少。

辜朝明說,中國經濟也可能面臨「資產負債表衰退」,但不會持續太久。日本的經濟問題帶來的一個教訓是,不要讓房地產行業「從懸崖上掉下來」,中國正在嘗試慢慢地「擠泡沫」,而不是讓泡沫破裂。要想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