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鼓勵農民轉植耐旱作物

下月水情轉橙燈 減量供水

台南自三月一日起轉橙燈減量供水,市府召開應變會議盼減少產業衝擊。(水利局提供)
台南自三月一日起轉橙燈減量供水,市府召開應變會議盼減少產業衝擊。(水利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南部久旱不雨水情吃緊,經濟部宣布三月一日起台南地區由減壓供水黃燈轉為減量供水橙燈,市長黃偉哲積極鼓勵農民廣植旱作,輪作或轉種植耐旱的雜糧作物,如黃金蕎麥、高粱、大豆、玉米等作物,一方面節省用水,也促進農業轉型,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橙燈供水,將針對一千度以上工業用水戶以節水百分之十為目標,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由國科會及經濟部工業局採總量管制方式實施節水百分之十,至於每月一千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及水療業者及其他非生活必需之用水,則減量至百分之廿;一般家戶維持夜間十時至隔日六時的減壓供水措施,未來也會視整體水情滾動檢討。

另外,黃偉哲表示,前年全台遭逢「百年大旱」,市府就積極布局鼓勵農民轉植耐旱作物,鼓勵學甲和鹽水區的農民,栽植新品種的「台南八號」純糯性釀酒高粱,且跟金門酒廠簽約契作;透過官田區農會輔導農民在官田等地種植「蕎麥」,並找好合作加工廠,開創出有利農民收益、環境友善、多元產銷的局面。

農業局表示,今年度農民參與獎勵節水措施的面積,約為九千六百公頃,可節省水資源約為一億一千萬噸水資源;為活化農地,輔導農民在配合節水措施的農地,以天然降雨的水源方式,種植相關雜糧旱作作物;在鹽水區、柳營區,透過「台灣牧草產業發展協會」輔導農民,種植一千二百公頃青割玉米;在白河、後壁、官田等地區種植蕎麥及高粱,面積約為二百公頃,以兼顧節水及活化農地。

農業局指出,透過推動雜糧面積擴大,可讓農民領取節水補助,亦可透過種植雜糧提高收益,並活化休耕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