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深腦刺激術 減輕開關現象

五十多歲的張先生,在四十歲正值壯年時發現罹患帕金森氏症,原本以藥物控制良好,兩、三年前症狀越來越嚴重,出現「開關現象」,接受深度腦部刺激手術,終於讓病程減輕、恢復行動能力。(戎華儀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中腦黑質退化細胞逐漸凋亡,負責神經傳遞的多巴胺減少,無法正確傳遞神經訊息,好發於55歲左右,也有少數患者在3、40歲就發病。

帕金森氏症在發病初期約有7年蜜月期,使用補充左巴胺藥物的反應良好,7年以上對藥物反應變差,會出現「開關現象」,體內藥物濃度不夠,症狀就會明顯表現。

葉篤學:『藥效來的時候,跟藥物的濃度跟你的動作的改變其實有正比,有所謂開關現象,藥效來的時候,病人的動作改變、顫抖改善,動作也會變快;藥效快退的時候,病人就會又回到原來狀況,就是僵硬、動作慢、顫抖又出現。』

葉篤學指出,全國約有4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人,約有5%適用健保給付的「深度腦部刺激術」,透過微電擊刺激腦核減輕症狀,持續搭配藥物延緩病程進展。葉篤學建議,帕金森氏症越早介入治療,可以改善的程度越大,搭配運動和樂觀的心態,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