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鐵路改革前車之鑑,歷史總在輪迴?

蘇昭旭

在台鐵工會反對下,立法院以執政黨的優勢人力,強行通過鐵路公司化草案。(中央社)
在台鐵工會反對下,立法院以執政黨的優勢人力,強行通過鐵路公司化草案。(中央社)

二0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台鐵工會反對下,立法院以執政黨的優勢人力,強行通過了鐵路公司化草案。有五一勞動節罷工的前車之鑑,面臨未來的端午節與年底的節日,政府與工會之間依舊沒有共識,未來更多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歷史上的是與非,很難當下去判定,真相需要時間去沉澱,塵埃落定觀世清,也許真的是歷史的巧合,令我想起一百一十一年前的一個歷史事件。

一九一一年五月,清宣統三年,清廷因為庚子賠款,國庫空虛,清政府頒布「鐵路國有」政策,宣布把民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的主權收歸國有,並賣給英、法、德、美等國銀行團。激起全國人民反對,各省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以四川的保路運動最為激烈。

一九一一年九月七日,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誘捕保路同志會代表,並槍殺請願群眾數百人,輿情譁然,民情激憤,史稱成都血案。此事爆發,清廷恐動亂延燒,命湖北新軍入川鎮壓,造成武昌空虛,革命黨見機不可失,發動了武昌起義,於是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軍政府,在鄂軍都督府成立,一九一一年底推翻滿清,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正式誕生。

回顧這段歷史,當時清廷的錯誤,無非是想用鐵路改革的政策,強制徵收民間鐵路的土地與資產,以解決國家財務問題。但是並沒有經過合理的溝通程序,而是用鎮壓的手段,激起民怨。此外,清廷更是忽略民氣可用這句話,不知道清廷的腐敗,老百姓積怨已久。而經歷過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的革命黨,深知革命黨這些散兵游勇,是不可能正面對抗受過訓練的正規軍,也就是持西方陸軍步槍的新軍,所以黃花崗起義,才會死傷慘重,全軍覆沒。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剛好就在保路運動的時機點,革命黨利用湖北新軍入川鎮壓,武昌空虛,一舉攻入武昌新軍的軍火庫,革命黨人取得西方新式步槍與彈藥,以致情勢大逆轉,鄂軍都督府只能順勢倒戈,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中華民國軍政府成立,而有今日的中華民國。如果歷史可以回頭,清廷必然後悔為了鐵路的利益,而讓革命黨,有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前面失敗經驗的累積,更是天時地利的組合。

歷史學者告訴我,歷史始終在輪迴,只是人們渾然不覺。

百年之後的事件,太多地方相似,一樣的透過鐵路改革取得土地利益,一樣的強制推行,一樣是發生在社會動盪不安的環境,只是大環境從八國聯軍,變成了疫情肆虐,物價飛漲,民怨沸騰。

這正是為什麼從政者必須讀歷史,以史為鏡,知前車之鑑的道理。今日的是與非,我們無法去評論,對與錯只能交給歷史。我只能說,鐵路問題得冷靜處理,願鐵路政策衝突,爆發革命不要重演。

(作者為世界鐵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