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礎免疫屏障 當務之急

張洪濤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癌症的標靶藥物治療等,以講座貼近生活,從「科普與傳銷」到「科學素養與常識」,結構緊湊,環環相扣;此外也揭發一些荒謬的「偽科學」著稱。

張洪濤以新冠疫苗接種率或數量最高的以色列、英國、智利、美國,加上中國為例,在鳳凰網《腫瘤情報局》欄目以〈疫苗接種率排名前5,這兩國為何仍高感染?中國如何應對?〉為題,說明有些高接種率國家疫情居高不下,只是一時現象,建立「基礎免疫屏障」是當前重中之重。

中國免疫時間表 最晚明年2月

張洪濤表示,截至4月11日,全球接種新疫苗7.5億劑。中國接種劑量超過了1億6447.1萬劑,排名世界第二,但前一天,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提出「提高疫苗保護率」的科學思考,其中一個解決途徑,是延長疫苗接種間隔時間,一時引發人們擔憂。高福隨後稱,「如要提高疫苗有效率問題,可通過優化接種程序和採用不同技術路線序貫接種來進一步提升。」這其中就有正在開展研究中的不同疫苗混合使用等。

張洪濤指出,針對新冠病毒傳播,需75%~80%人口建立免疫保護,才能形成免疫屏障。但從巴西臨床試驗,滅活疫苗保護率只有50%左右來看。中國實現群體免疫時間表,最晚可能是明年2月冬奧會前。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畫首席專家王華慶稱:將來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億以上接種新冠疫苗。缺口高達8億人,16億劑左右。

截至4月11日,疫苗接種率最高4國:以色列、英國、智利和美國,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的人口比例,以色列是58.7%,英國48%,美國45.1%,智利38.8%。中國接種數世界第二,但人口眾多,接種率僅11.8%,在10名以外。

張洪濤認為,抗疫是複雜的問題,僅靠疫苗,是無法馬上壓制疫情的惡化趨勢。但隨著疫苗接種覆蓋面擴大,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的新增病例都已大幅回落。

一、以色列疫苗接種3個月來,日增感染已經從年初的8000多例,下降到了300例左右,它可能是世界上首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以色列可謂是疫苗接種的模範生。

美英轉捩點 借了封城令的東風

二、從日增6萬人下降至現在的3000人,英國的轉捩點主要靠的不是疫苗?英國疫情的轉捩點,出現在1月中上旬,到目前降幅為95%。其實主要導致英國疫情緩解的原因,是之前從12月下旬就開始執行的封鎖令,各國旅行限制,以及島國地理優勢。

三、智利的疫苗接種率是全球第三、南美第一,38.5%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主要接種的是中國科興滅活疫苗(約98%)。為何新增感染仍達近7萬,達歷史新高?事實上,是智利大規模接種疫苗時間較晚,疫情可能需兩周後才可能看到轉捩點。而英國、美國,都是疫苗還沒怎麼打,疫情就就出現了好轉,並不是疫苗的保護率太優秀,嚇跑了病毒,而是疫苗借了封城令等抗疫措施的東風。

四、美國接種超1.8億劑,為何疫情出現反彈?美國疫苗接種總數一直是全球第一。雖然在去年12月中旬就開始接種疫苗,但1月上旬疫情降低的一次轉捩點,絕對不是疫苗功勞,因那時疫苗接種率只有2%。今年1月之後,隨著總統換屆後抗疫措施的加強、疫苗接種的提速,疫情也得到了很好的緩解,每日新增確診數在3月中旬降到了5萬6千人,降幅為80%。應該說疫苗在美國也是藉了其他抗疫措施的東風。

50%保護率 並非滅活疫苗極限

五、中國為何要在6月接種5.6億人,12月底前接種9億人?從其他國家疫情的數據,可以清楚看到:通過疫苗形成免疫屏障,無法一蹴而就。要想疫苗見效快,首先得通過其他的抗疫措施,將疫情氾濫的勢頭控制住。

張洪濤表示,要理解中國目前建立「基礎免疫屏障」的操作方向:第一,新冠病毒是一種狡猾的病毒,雖然嚴防死守可以暫時戰勝病毒,但疫苗是讓全世界走出疫情的唯一希望。第二,雖然mRNA疫苗目前效果最好,但目前並沒有成為中國的選項。第三,50%的保護率,並不是滅活疫苗的極限。以之前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如高福所說,間隔28天接種,也能獲得更高的中和抗體陽性率。第四,抗體水準衰退的問題,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在免疫學上常用的解決辦法,就是多次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