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產官學論壇檢討台灣公共工程沉疴 紀念延續陳邁建築師社會責任使命

長期投注關懷台灣整體建築專業體系的建立與執業環境健全發展的「建築改革社」創辦人陳邁建築師逝世2週年前夕,建築界由建改社歷任社長發起在4月9日於台北市濟南教會小禮拜堂舉行「陳邁建築師逝世2週年紀念論壇」,結合産官學界探討台灣建築發展與各面向的問題,以延續陳邁建築師的精神、理念。

陳邁建築師(右)創辦建築改革社,長期推動建築革命,代表作包括台大醫院、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圖取自國藝會網頁www.ncafroc.org.tw)
陳邁建築師(右)創辦建築改革社,長期推動建築革命,代表作包括台大醫院、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圖取自國藝會網頁www.ncafroc.org.tw)

建築師陳邁2019年4月11日下午3時因肺炎辭世,享壽90歲。陳邁從事建築專業60年,作品具有時代性的美學價值,曾榮獲國家文藝獎。陳邁生前不遺餘力培育、提攜後進,創辦「建築改革社」,擔任首任社長,長期推動建築革命,提出改革倡議,樹立典範。為緬懷丶紀念陳邁建築師,由歷任建改社社長共同發起成立「陳邁建築師紀念論壇」籌備會,於「建築改革社」推動社務與各項改革之外,以定期舉辦建築論壇的形式,結合產官學界持續探討台灣建築的發展的問題。4月9日首場「陳邁建築師逝世2週年紀念論壇」分別從傳承和展望兩項主題進行討論。主題「傳承—台灣建築的發展與批判」,講題:「戰後台灣建築的反思」,討論台灣建築教育、競圖的問題和建築專業危機。主題「展望—台灣公共工程的沉疴與期待」,講題:「民主的台灣vs專業的悲愁」,討論建築師執業環境遭遇的問題。

1949年國共戰爭、大陸動盪,出生於上海的陳邁高中畢業,從大陸舟山島搭空軍運輸機偷渡來台,1951年進東港空軍官校受訓。陳邁曾當過汽車修理廠記帳員、西餐廳收帳員,半工半讀取得強恕高中文憑,報考師範學院(師大)美術系卻沒考上,最後他清早送報、日間到師範學院美術系旁聽,期盼空軍官校受訓帶來的人生轉機,但事與願違,未完成訓練,2年後自空軍退役,進入鵬程建築師事務所當學徒,學習監工及繪圖等各項建築事務,3年就博得老闆信任,工程業務之外還兼總務、帳務。陳邁熱愛建築,卻到30歲才進成大建築系。

前營建署長、環保署長張隆盛與陳邁是成大建築系51年級的同班同學,形容陳邁是「建築人傳奇」,回憶當年同窗是一種特殊的機緣。張隆盛說,陳邁自軍中退伍參加聯考不順,5年後申請免試入學,原希望就讀建築系,卻被分發到工商管理系,但陳邁一直不放棄,除努力申請轉系,也積極到建築系旁聽,甚至參與高年級的設計課。1958年建築系增加學生名額,開放轉系,陳邁如願成為建築系學生,此時陳邁已有豐富的建築實務經驗以及高年級設計水準,表現極為優異,受到教授們高度讚賞,畢業後被留在建築系擔任助教,兩年後獲得獎學金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留學,並在著名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之後轉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修都市設計及建築系統化,畢業後在波士頓的建築師事務所就職。陳邁1971年受漢寶德之邀返台於東海大學展開建築教學工作,曾先後在東海大學、中原大學建築系擔任系主任,也在台北科技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張隆盛擔任營建署長任內,陳邁是主要請益對象之一,並協助建築技術規則的修訂工作。

陳邁有感自身求學過程波折,因此在1974年和成大建築系同學費宗澄建築師共同創立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在業界以提攜後進、「給年輕人機會」著稱,強調事務所目標不只是蓋房子、更是「儲訓設計規畫人才」,這也使「宗邁」從小型的建築師事務所成長到上百人的規模,作品多達200件以上,其中代表作包括:林口體育館、榮民總醫院、台安醫院、台大醫院、南港工業園區第二期工程、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曾文青年活動中心、高鐵嘉義站及台南站、海洋科學博物館等,不勝枚舉,近期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與美國RUR事務所合作),也是宗邁設計監造。陳邁生前多次公開表示「台灣的國際競圖太多、給年輕建築師的機會太少!」並認為台灣舉辦國際競圖是為了「與國際接軌」,但若機會都給了國際大師,如何培育自己的建築師?因此,陳邁每次拿到國際競圖案,都會找來年輕、有潛力的建築師一起合作、傳承經驗,在業界傳為美談。建築師張樞指出,陳邁建築師對創作和對建築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讓每位參與者都發揮自己的想法,讓建築作品可以呈現比較多樣性,因為有陳邁建築師的包容和鼓勵,新一輩的建築師能不斷成長茁壯。

陳邁建築師逝世2週年紀念論壇-傳承與展望,4月9日下午在台北市濟南教會小禮拜堂舉行。(記者羅廣仁翻攝)
陳邁建築師逝世2週年紀念論壇-傳承與展望,4月9日下午在台北市濟南教會小禮拜堂舉行。(記者羅廣仁翻攝)

陳邁從年輕時代就關懷社會,一開始投身建築就進入公共建築領域,並把環境放在第一位。陳邁強調建築的「構築性」和「公共性」,主張建築是以「形」為題材的公共藝術,必須能塑造公共空間和生活,並有效服務使用者;陳邁認為在自然環境中,建築的介入都是一個過客,因此儘量要讓建築是低調、內歛,而不外顯,這是對土地和對自然的尊重,所以陳邁建築師的作品和他個人一樣,低調、優雅、簡潔,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默默散發正面的力量。陳邁建築師得獎無數,包括:1997年文化建設委員會建設30年特別貢獻獎、第13屆中華民國建築金獎建設30年特別貢獻獎、中華民國建築學會頒第1屆學會會士榮譽、台灣建築學會2014年建築卓越貢獻獎。2014年獲國家文藝獎時,陳邁曾說「如果1949年沒有決定離開上海,整個命運肯定有所不同。」

鑒於台灣的建築師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成長雖快,而成熟卻不足,以至建築師難以得到社會重視,有待建築師本身來關心如何提昇其執業服務的水準,陳邁在建築建育和經營建築事務所之餘,也積極參與建築師各級公會,由台北市到全國聯合會以及建築學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等服務,長期擔任多屆常務理事、常務監事、學術委員召集人等職,還擔任過建築師雜誌社社長,以其曾參與重大公共工程的豐富經驗為會員爭取權益,參與各項工程研究提升建築執業水準,始終以建築師所面臨之問題為其努力之使命與自身之職責。陳邁以身作則,致力維持建築師的尊嚴,維持建築師公益和建築師的社會責任,爭取公部門對建築產業的更多支持;更在教學生涯,透過身教傳遞作為一個前衛思潮建築人該有的人格作為。

陳邁看到太多的年輕建築師因為採購制度的不合理,機關執行的偏差,導致傷痕累累,他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參與研討、論述與修法。「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情,不要再發生在年輕人身上!」陳邁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卻不幸真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多年前設計彰化師範大學多功能演講廳時,遭指圖利特定視聽廠商,受到極度扭曲的採購法條與不符合比例原則的裁判,恐遭停權投標公共工程3年。當時包括李祖原等國家文藝獎得主及近700名建築學者、建築師,都連署痛訴採購惡法戕害專業、入人於罪,「沒定讞就停權,重傷建築界」,呼籲採購法修法。這是台灣有史以來建築專業界最大的一次聯署活動,能激起這麼大的波瀾,與陳邁建築師長年的處世風範和積累的德望有關。

「陳邁建築師長期帶領建築社群與社會互動」前建改社社長呂欽文指出,陳邁晚年投入建築制度改革,以這樣的年紀和輩份願意帶領年輕建築人衝烽陷陣,從建築教育的改革、建築師執照考試改革、事務所經營、法規⋯一一解除束縛,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的胸懷。陳邁自己也視創辦「建築改革社」為最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擔任創社社長的陳邁認為台灣的建築師考試制度、採購法,及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建築教育,在在扼殺台灣的建築人才,因此他推動建築革命,包括參與設計建築師考試題庫、推動鬆綁不合時宜的建築師認證等,結合有共同理想的朋友,改善執業環境、建築教育、法令制度。

「建築也是創作,但它是立體性的!」陳邁在獲頒國家文藝獎的訪談紀錄片談到投身建築就和小時候喜歡做勞作一樣,完全沒有目的!不過在回顧60年獻身建築的歷程後,陳邁有感而發:「長期來說,你會有一個使命感,也是有一個社會責任,就是讓建築的執業環變得好一點,變得好一點就變得合理一些」。陳邁一生奉獻台灣建築,不只留下有形的建築作品,更在提升建築教育、培育提攜後進、改革制度法令、改善執業環境播下了種籽,無形中也樹立建築人擁有社會責任使命感的不朽典範。「陳邁建築師紀念論壇」集合並凝聚台灣有改革理想的建築人,延續陳邁建築師的精神和理念,擔負起建築界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