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訓窺見大學國際排名差距

(圖/百度百科)
(圖/百度百科)

大學的校訓是辦學的傳承、理念和宗旨,它不僅反映大學的精神,更承載著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不認可的精神,無以為生,更難乎為繼;社會認可的則能發揚光大,引領社會前進。比較大學校訓,分析差距的所在及其原因,這是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面。

哈佛校訓:真理(真相);史丹佛校訓:自由之風永遠吹拂;耶魯校訓:光明和真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復旦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上海交通大學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大學國際排名的差距可從校訓中窺見一斑。美國的校訓有點不食人間煙火,關注人類的終極目標,如自由、真理和光明等。中國的校訓更為務實,有著孔老夫子修身治國的強烈慣性,如厚德載物,切問而近思,為國效力等,卻沒有強調人類的終極目的。

校訓有其固有的運行邏輯,它或者促使大學目標的實現,或者迫使大學的運行背離初衷。美國校訓追求真理,簡單直白,只認事實和邏輯,而不管權威、成見和規矩;如此道德不會有大的偏差,因為所有不道德都與「假」相關;追求真理自然仰望星空,這就要穿透世俗生活的迷霧,關注遙遠的未來。追求真理要有自由支撐,天高任鳥飛,無拘無束,人類的認知才能由地心說、日心說,走向宇宙爆炸說。

中國校訓的「厚德」的定義朦朧,且與時俱變,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這就需要權威認定,爭取認定免不了三國演義、三十六計、田忌賽馬,「厚德」的追求可能背離「厚德」精神的本身;「厚德」主要關注人世間內心中,這就無暇仰望星空,以致華人對人類科學的貢獻嚴重低於華人的智商;權威認定固化是非對錯,認知無法進入「昨是今非」的動態過程,鳥在籠中飛;限定認知邊界,就只能證明上帝造人,卻無法從蘇美爾王表中尋找地球文明來自太空的可能,大學的認知無法向宇宙邊緣拓展。

大學偏離真理和自由等,哪怕為了神聖的目標,實際上就是放棄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因為大學是人類思想和認知的先驅,它只能瞄準人類文明的終極目標,但若為其他目標服務,則該目標一定比大學的更為領先,失去領先性的大學就不再是人類思想和認知先驅,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不僅於此,只要服從其他目標,大學就被種下後患無窮的bug。辜鴻鳴說,學習就是為了學習,不能有其他目的,包括國家的強盛。就像新派的人談戀愛就是談戀愛,孩子自然會有。為生孩子而戀愛,不僅非常可怕,甚至往往生不出來。

同理,大學為真理而真理,道德自然高尚。但若為道德高尚而追求真理,則既沒有真理,也不會高尚。所以人只能是真理的物質武器,以彰顯真理的榮光;卻不能把真理作為人的精神武器,否則,真理一定被整改打磨得面目全非。所以真理只能發現,追求和敬畏,卻不能為什麼人所用。中國的大學曾為太多的政治服務,不斷整改扭曲最基本的常識,直至到文革,大學精神被徹底「零落成泥碾作塵」,甚至至今還在歷史的回聲抖豁。

重振中國大學的榮耀就要從校訓的調整做起,把功利的考量轉向靈魂的關懷,把道德的完善轉向對真理的追求,把奉旨的證明轉向自由的探究,等等。但大學畢竟植根於相應的社會土壤之上,如果土壤不相容,再好的辦學理念也會易地為枳,就像「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悄然隱退一樣。這就需要超越意識形態的限制,僅從機制、邏輯和功能上分析考量大學追求自由真理的意義,則大學、國民和國家都幸甚! (作者為大陸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