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彥均事件看執政黨的三習一弊

(羅永銘攝)
(羅永銘攝)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因為朝小野大,又是新手上路,個人當時接觸到的政務官算是相當謙卑,不至於自以為是、罔顧民意。不過,在過去6年的執政當中,因為是完全掌握行政、立法及司法部門,同時反對黨似乎也沒有能力做出有效的監督,再加上掌控媒體與社群網路,民進黨政府官員顯然已視擁有權力為首要的利益,不再將人民的福祉放在心上,並且完全不能夠接受任何的批評,即使這是出自人民內心最真誠的感受。這次出現藝人郭彥均臉書留言遭到蘇貞昌院長要求法辦的爭議,在在凸顯執政者的偏聽與偏見。

清代皇帝乾隆登基時,左都御史孫嘉淦上了《三習一弊疏》的奏摺,提醒在上位者應當要避免的耳習、眼習及心習,因為如果這三習積重難返,政壇就會出現小人當道、君子離散的弊端,影響了整個後續的治理。個人認為這篇奏摺,即使距今已近三百年,仍適用於當今的執政掌權者。

孫嘉淦指出掌權一段時間後,執政者就會出現「耳與譽化,匪譽則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繼而木訥者厭,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是謂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的現象,道出執政者應要避免奉承,因在上位久了就喜歡歌功頌德的聲音,對不讚揚的話就會反感,開始時對直言進諫予以拒絕,接著對不說頌揚話的人感到厭煩,久而久之,對頌揚話說得不好的也不滿意,這就是喜歡阿諛奉承而討厭直言不諱。

眼習的問題,孫嘉淦以「目與媚化,匪媚則觸,故始而倨野者斥,繼而嚴憚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謂目習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予以說明。當在上位者習慣於諂媚的肢體語言,那些不願諂媚者就令他反感。剛開始時他只是排斥那些禮貌不周者,接著就疏遠那些恭敬畏懼者,久而久之連逢迎不夠機靈者,在他的眼中也被視為是忤逆不順從。如果眼睛習慣於這些諂媚討好的動作,他就偏愛柔軟順從,而討厭剛正耿直。

最後,執政者掌權後往往會出現「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辦天下之務,閱之久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的自滿心態,總覺得自己英明偉大,別人皆為平庸之徒,從別人口中問不出自己的短處,也看不到自己為政的缺失,號令一出,便要人人聽命遵從。這樣的領導人自我感覺良好,心中只喜歡乖巧順從,討厭違背抗拒。

執政掌權者的三習一旦形成,根據孫嘉淦的說法,就會出現一個喜愛小人、厭惡君子的弊病。小人也不是沒有才能,否則不會被稱為奴才,但君子同樣有才,能說真話,具道德理想,明辨是非,卻不受重用,原因何在?本奏摺也說明兩者的差異:言詞方面,君子不擅辭令,小人則善於阿諛,後者是執政掌權者熟悉的聲音;辦事方面,君子按部就班較為呆板,小人則顯得靈活俐落,這是上位者熟悉的景象;即便是在做工作報告的考核評比時,君子僅知依法行政,而將爭功諉過視為可恥,但小人則知道揣摩上意,故意彰顯自己的勤奮。

蔡總統和蘇院長是否沉緬於自己的耳目習慣,讓小人憑藉他們奉迎諂媚的能力,整日思考如何揣摩上意,而弄不清周圍這些唯命是從者的意圖?若真如此,孫嘉淦所擔憂的小人群聚、君子離散情況,及其後續的災難,就真的離台灣不遠了。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