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能成為中美之間的『皮球』」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是代表德國企業推動亞太地區和德國經濟互動的利益團體。該會新上任不久的主席博樂仁(Roland Busch)周二(11月9日)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中指出:在亞洲生活著大約40億人口,也就是人類總數的一半。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這個地區會貢獻超過全球一半的經濟發展總量,同時也會排放全球超過一半的二氧化碳。無論是在氣候保護、數字化、新冠大流行和人口結構變化方面,我們這個時代諸多巨大挑戰的答案只能在和亞太地區國家的合作中找到,尤其和中國。

博樂仁認為,德國決策層的工作重點應該著眼於同中國一道規劃建設性的經濟政策,此外,與亞太地區所有國家深化伙伴關系,制定明確且務實的經濟和產業政策,讓歐洲繼續保持亞太地區國家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也應該是政策制定者關注的重點。

中美之間的“皮球”

在談及中美沖突不斷之時,新一任德國政府該如何選擇立場的問題上,這位在中國上海生活過多年的德國企業代表認為:我們應該制定自己的方針,這樣才不會成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皮球”(Spielball)。這兩個國家如今在政治上、經濟上和科技方面都力圖佔據主導地位。但與許多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聲音不同,博樂仁仍然認為和中國保持對話十分重要。“我們互相依賴對方。這不僅從如今供應緊張的情況可以看出,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受到連累。”

在被問及中國的人權問題在多大程度上會得到他的關注時,博樂仁明確指出,人權的問題首先是個政治議題。相互沖突的價值觀和看法更應在政治層面上進行討論,而不應該轉嫁給經濟界。

對歐中投資協議的態度

正是相互沖突的價值觀,讓歐中之間去年年底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如今被束之高閣。今年10月中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出席博樂仁的就任儀式時表示,她本人肯定歐中全面投資協議所取得的成就,但在審批通過這一協議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即將卸任的這位德國總理當時表示:“我希望,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也能夠為投資協議的批准貢獻力量”。

對此,博樂仁對默克爾的呼籲高度贊同,表示“歐中全面投資協議得以通過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事情”,但同時他也指出,不應該單一只關注中國,而是應該更加廣泛的看待亞洲,做戰略思考時應該囊括其它亞洲國家。博樂仁呼籲,應該加緊完成和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印度尼西亞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這種表態,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當時在他上任時的講話又顯得高度契合。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