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嚴防死堵的防疫戰略

(德國之聲中文網)盡管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新冠病例數量幾乎微不足道,但中國政府仍采取了極其嚴厲的防疫措施。《南德意志報》發自北京的報道稱,目前中國又開始了武漢封城以來最為嚴厲的防疫措施。這篇題為《‘與世隔絕’的中國》的報道寫道:

“中國也曾出現結束零感染策略、要求與病毒共存的防疫建議。但這類建議並沒有引起共鳴。過去一年半以來,宣傳機器一直在向中國人灌輸這樣的觀念:面對凶險的病毒,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提供安全。而要保持安全,就必須關閉邊境。從2020年春季以來,中國同外國之間的往來幾乎陷入停頓。每天只有寥寥幾個航班在中國降落。而機上的乘客必須要接受至少兩周的酒店定點隔離,只有在遠離北京的地方接受三個星期的隔離後,才可以前往北京。

對於在中國運營的國際企業來說,中國的封鎖政策帶來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多。派駐中國的經理一旦來歐洲出差或休假後,都需要在中國接受數周的隔離。而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旅行限制帶來的問題則更為嚴重。有關當局基本停止了新護照的發放。畢竟人們不能出國,也就不會從境外帶回病毒。

零感染戰略一直是、也仍將是中國官方的最高防疫目標。北京發出的號令是,一定要戰勝新冠病毒。地方官員們謹小慎微,生怕自己的轄區內出現疫情。因為無論多小規模的疫情,都足以斷送自己的仕途。一個新增病例,就會導致一所學校或幼兒園被勒令關閉,數百萬居民會被要求接受檢測。包括體育場在內的公共場所會被臨時改成檢測點。實驗室裡一次會對十個試劑進行檢測,以加快速度,一旦發現陽性病例,相關人員就會被要求再次接受檢測。”

文章寫道,中國“閉關鎖國”的防疫措施已經對德國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最新的一次民調顯示,83%的德國企業都遇到了供貨不足和原材料漲價等問題。相比之下,封鎖邊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似乎並不明顯。文章寫道: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評估報告認為,中國經濟2021年度會實現8.5%的增長。中國政府則相對謹慎,總理李克強在今年三月的人大會議上表示,今年的增長目標是‘超過6%’。
無論是8.5%,還是6%,中國領導層已經為其統計數據預留了充分的緩沖空間,以便使關閉碼頭或封鎖城市的措施成為可能。總而言之,閉關鎖國的政策目前還看不到盡頭。”

上周五,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計劃生育法》修訂草案,三胎政策寫入其中,並取消了有關超生罰款的規定。《明鏡》周刊就此寫道:

“中國政府現在推行的寬松政策,明顯背離了1980年至2016年對中國絕大多數民眾所推行的一胎化嚴厲政策。當時,違反一胎化政策者,會被課以高額罰款,甚至會被強制墮胎。此外,一胎化政策還導致了嚴重的、同性別有關的墮胎,以至於十歲至二十歲年齡段的中國人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嚴重失衡,男女比例大約為120比100。
一般認為,本次計劃生育政策的改革主要動力來自經濟:社會老齡化將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表示,如果中國勞動力人數出現遞減趨勢,就將意味著國民經濟的滑坡。”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