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對中國入境者實施防疫檢測 象征多於實質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實施新冠檢測,從防疫的角度而言,並無實際意義,純屬政治家們安撫選民的象征性動作。評論寫道:

"實施邊境檢測,是出於對中國疫情海嘯下,衍生出超級殺手病毒的擔憂。各國病毒學家和免疫學家普遍認為,得益於疫苗和感染,我們已經擁有了強勁的免疫力,而中國出現新的變異毒株突破這一免疫屏障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同中國民眾相比,我們的免疫力更強大,從免疫學角度而言,也更具復雜性。

其次,通過簡單的新冠檢測,我們並不能阻止感染者及其病毒進入境內。新冠疫情帶給我們的教訓是,對於向奧密克戎這類傳染性極強的病毒變異體,我們並沒有辦法長期將其拒之於國門之外。只有在疫情爆發初期,實施入境限制等措施才有實際意義,而我們現在正在告別疫情。“

評論指出,新冠疫情已經從全球爆發傳為地方性流行,各國政府現在需要做的是,持續監控感染多發國家的病毒變種情況。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新的變異毒株,並在必要情況下采取應對措施。

"。也許西方政府是想為本國民眾過去三年中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實施報復。

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更應是加快建設本國的病毒監控系統,並推動該系統的數碼化。該系統不僅應囊括新冠病毒,也應顧及到其他各類危險病毒。只有這樣,相關的生物數據才能被用於本國及全球的醫療保健系統。"

《法蘭克福匯報》的評論則認為,新冠疫情當前在中國的大面積爆發,恰恰說明了對疫情放松警惕的做法是危險的。評論寫道:

"只有最大程度的保障透明度,才是在實施有效的預防和遏制。但中國顯然一如既往對信息透明毫無興趣。各方施壓之後,北京終於為公共基因數據庫提供了數百個基因樣本,而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證明當前的變異毒株同中國毫無關系,而是從境外輸入的。中國的做法有幾分可信度?這樣做又將會導致什麼結果?

幾個月前,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全球大流行病預防公約草案。然而,聯合國大會尚未就此展開討論,新冠疫情也還沒有真正結束,而這份草案就已面臨著淪為一紙空文的風險。在讓民眾獲得更多安全感方面,衛生政策制定者們做得實在是少之又少。"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