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德國會為了台灣讓北京好看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拜登希望通過打造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對抗中國,而日本正是拜登對華戰略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日本首相菅義偉結束訪美三個月後,日本不再采取謹慎的對華路線。2021年日本《國防白皮書》首次寫出台灣局勢的穩定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的穩定相當重要”。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日前也曾表示日本“將和美國一起防衛台灣”。德國《世界報》發表的題為《台灣問題上德國的怯懦》(Deutschlands Taiwan-Feigheit )的文章指出,“這對於以統一台灣為目標的中國來說,是一種羞辱。”

文章寫道:“如果在(台灣)島上結束民主制度,這帶來的不僅是象征性的影響。保持台灣的獨立性和台灣海峽的自由通行對於像德國這樣的出口國來說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但柏林方面與該國的往來並沒有反映出這一點——這讓台北感到非常失望。台灣人希望德國能以日本為榜樣。”

文章寫道,“日本和德國具有可比性。兩個國家都因為歷史的緣故在安全政策上樂於走中間道路。德國甚至比日本更明顯。為了確保自己的經濟利益,到現在為止,對於新疆是否發生了針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香港人失去自由、台灣人遭受武力威脅柏林政府都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事實上,德國也樂見台灣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去年9月,德國政府推出印太政策指導方針。其中指出:‘我們社會的繁榮取決於海路航線的開放與自由。’這也就包括對於國際貿易十分重要的運輸通道——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台灣海峽。”

德國聯邦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曾在今年4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德國不只是談論被中國威脅的海上航行自由,而且也准備拿出行動捍衛航行自由。今年8月德國將向印太海域派出巴伐利亞號護衛艦。所以德國要給中國點顏色看看了嗎?並不是。《世界報》發表的這篇文章寫道:“巴伐利亞號會避免經過有爭議水域。它既不會貼近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島嶼,也不會穿越台灣海峽。德國太擔心會刺激到北京,所以最終只會停靠上海的碼頭進行一場友好的訪問。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對此感到不解。他說:‘(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就應該穿越台灣海峽,亮出自己的態度。向中國傳遞的信號應該是清晰的:海上通道是開放且自由的。人權和民主價值不為歐洲獨享,而是普世的。’”

北京和塔利班能否合得來?

《南德意志報》關注隨著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從阿富汗撤軍,西方在阿富汗留下的真空引發了欲望、擔憂和恐懼。鄰國們開始准備行動。在阿富汗的歷史上,被鄰國干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篇標題為《塔利班作為新鄰居》(Die Taliban als neue Nachbarn)的文章寫道:“塔利班把注意力轉向了中國。塔利班的一名發言人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說,他們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和重建阿富汗的援助。塔利班甚至把中國稱作‘好朋友’。”

“不過問題是,北京會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這一‘邀約’呢?從中國的角度看,如果不斷加強的伊斯蘭主義蔓延到中國西部,那麼塔利班在興都庫什不斷擴張權力影響會形成一種風險。按照中國官方的說法,中國在西部地區打擊極端宗教分子,他們當中一些人在阿富汗獲得庇護。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系統地壓迫維吾爾族人,並將他們中的許多人關進了拘留營。這令中國受到了全世界的批評。”

不過《南華早報》的報道中說,塔利班的發言人表示,塔利班不會接納疆獨分子。上周,中國外長王毅呼籲阿富汗防止全面內戰,盡快重啟內部談判,同時他喊話塔利班與一切恐怖勢力劃清界限。

《南德意志報》的文章寫道:“現在世界是否就要見證中國和塔利班不斷靠近呢?外界推測,現在是雙方相互接觸的最初階段。毋庸置疑,北京已經在大力擴大其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中國與阿富汗鄰國巴基斯坦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這種合作是基於兩方面的利益。一方面,巴基斯坦提供了必要的走廊,為中國提供進入印度洋的通道。另一方面,與伊斯蘭堡的合作使北京有機會向其強大的對手印度施加壓力。喜馬拉雅山脈的邊界爭端曾數次升級,這就是為什麼新德裡政府對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聯盟越來越關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