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是時候采取行動了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稱,出台強硬政策以掩蓋以往的錯誤,是政界慣用的伎倆。德國內政部就5G網建設中華為和中興組件問題的最新舉措,看似態度果決,實際上卻是為了掩飾過去幾年來政府的不作為。這篇題為《是時候采取行動了》的評論寫道:

"前綠黨政治家福伊克斯(Ralf Fücks )早先就曾對所謂'更大的北溪二號'提出過警告,言外之意就是說,在進口高科技組件問題上,德國有可能會重演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同樣錯誤。不過,2021年,聯邦議院頂住默克爾政府壓力而通過的中國決議案也稱得上是一個小型的、未雨綢繆的、明確維護德國本土利益的時代轉折:德國絕不應對專制政權的技術產生過度依賴。

而今天令人沮喪的現狀卻是,從中國決議案獲得通過至今,德國基礎設施建設中采用中國技術的步伐絲毫沒有放慢。有些運營商替換掉了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件,但另一些運營商仍在一如既往地安裝著中國組件。一項調研報告中估測德國數碼網絡中,中國組件的佔比高達59%。聯邦政府現在表示,可能有必要進一步強化相關法律。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一直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2021年通過的法案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因為相應的審核機制過於復雜。

種種跡象顯示,德國移動通訊工業中不認同對華強硬立場的仍大有人在。英國在5G網建設問題上的立場就要明確得多:2020年底開始,禁止安裝華為組件,2027年則要實現網絡中完全沒有華為組件的目標。這種措辭明確的政策也正是企業所急需的,因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規劃未來。而在美國,拜登總統甚至做出了涉及面更廣的決策:禁止使用華為和中興的終端產品。"

評論指出,中資入股漢堡港的問題,曾在德國引發曠日持久的討論。但各方必須清楚的是,對一個國家來說,數碼技術要比港口碼頭重要得多。

"但願德國限制中國通訊技術產品的第二次嘗試能夠獲得成功。有關中國技術暗藏間諜和破壞風險的指控,的確都沒有得到證實。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既然包括德國情報機構在內的有關各方都在提出警告,難道德國真的有必要去鋌而走險嗎。對於政府專用網絡,聯邦政府的態度倒是一直都很明確:禁止使用中國組件。

美國等國已經將目光投向肖爾茨及其政府。他們想知道,德國從其混雜了生意至上、盲目樂觀以及安全意識缺失的錯誤對俄政策中吸取了哪些教訓。在對待中國技術的問題上,答案很明確:德國政府做得還很不夠。

德國絕不應對北京的技術產生依賴。有鑑於此,德國政府希望更好地保護通訊網絡這一敏感設施:是時候采取行動了。"

《奧古斯堡匯報》發表評論稱,正在舉行的中國"兩會"期間,北京高層對華盛頓發出的強硬信號,也應當引起歐洲人的警覺。評論寫道:

"北京在追求著不同的利益。世界陷入了無秩序狀態,西方陣營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團結,而俄羅斯更不是像普京想象的那樣強大。面對這一動蕩時刻,中國政府正試圖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去擴充權勢地位。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建立一個基於強權政治基礎上的國際秩序,屆時俄羅斯也只能充當中國的小兄弟。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向華盛頓發出了強硬的信號。

對於西方,尤其對歐盟而言,這只能意味著:歐洲絕不可以在經濟上對中國產生依賴,不能重演德國在俄羅斯天然氣問題上的錯誤。同時也應當意識到,中國提出的烏克蘭和平計劃只是一個假象。

一個誠實的中介人會將自身的利益置於一旁,而中國的做法卻恰恰相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