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那世界連結的味道

「世界」的範圍與意義,是依存於人們的視野而變動的。疫情當前,你的世界有多大?是居隔的小房間內?還是有網路、有世界?儘管不能出國,你已與世界各地人士談完生意,在網上看盡了各地風光,享受著來自全球的生活物資?

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日本正式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創始成員13國,涵蓋了全球約40%的GDP。但IPEF中除印度與美國之外,11個國家都是RCEP的成員,而中國是RCEP的主導國。這世界是怎樣?二元對立已日益明顯。加上俄烏戰爭已形成的政府、商業與人民的對立與撤出,20世紀最主要的成長動力─全球化似正在退潮,世界的範圍正被重寫。

科技的創新與觀念的改變,是全球化發展的關鍵。而連結或破壞世界版圖的,是政治領袖還是企業家呢?答案可能是「探險家」。是要錢不要命的商人、弘法傳道的宗教導師、征戰四方的匪徒或勇士,以及好奇無畏的大冒險家。過去我們認為全球化的起源來自15世紀末的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時代。但事實是如此嗎?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森寫下了《西元一千年:探險家連結世界,全球化於焉展開》一書,她赴近20國調查,認為全球化其實是從西元一千年就已經開始了。1006年宋遼立下澶淵之盟,隔年中亞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國,開啟了新疆伊斯蘭化的契機,全球化使世界大型宗教拓展進入新的地區,基督教來到東歐和北歐,伊斯蘭也進入西非和中亞。

用現在的語言,全球化就是地球人類相互間交流與交換,形成一個相互連結的世界,影響著彼此的生活。而交換的內容概括了物質、人身與訊息三大領域。在古代訊息交換是口耳相傳,在現代則是網路訊息。不管是物質、人身或訊息的交換,所憑藉的都是信任關係。但這種信任關係,正不斷地被加速破壞中。

戰爭改變了國際關係,經濟貿易制裁阻斷了供應鏈,疫情困住了人與人交流,網路訊息又被大量的假消息與霸凌所汙染。我們以為我們生活通行無阻,民主自由自在,但或許這只是一個假象,因為讓地球人們能共享的「相互連結的世界」正被破壞,當我們快要沒了全球化,更加懷念那世界連結的味道。尤其在這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作者為台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