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烏俄戰火牽連全球 堅定衛國意志應變局

◎董慧明

雖然時節入冬,但為收復失土,烏克蘭軍民仍維持高昂的抗敵意志和捍衛國土決心,積極謀劃反攻;尤其面對俄國近日宣布擴軍、頻頻走馬換將,以及藉聯合軍演為由,設法聯手白俄羅斯擴大攻擊部署等情,基輔當局除了呼籲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波蘭等國繼續提供軍援,也積極參與重要國際外交場合,展現堅強戰志。

包括烏國外交部第一副部長扎帕洛娃於13日表示,若安全情況許可,總統澤倫斯基望能在俄羅斯侵烏屆滿1週年前夕,赴聯合國大會召開烏俄戰爭高層會議發表談話,並請安理會再次慎重考慮烏國提出的和平方案。而第一夫人歐倫娜.澤倫斯基日前於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說,敦促與會的各國領袖和企業負責人,團結抗俄,並運用影響力協助終結戰爭。

從爭取軍事援助到外交聲援,烏國全國團結的堅韌立場和態度,充分印證自助、人助、天助的道理。事實上,由於烏國軍民近1年來的勇敢抵禦,讓俄軍在烏國境內深陷泥淖,屢屢受挫,更令俄國總統蒲亭飽受棘手難題,也間接影響歐洲大陸東南隅,近期一度瀕臨武裝衝突邊緣的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間的緊張關係。

向來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在南斯拉夫解體後,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因歷史和種族權利認知分歧,主權歸屬和管轄問題至今難解。特別是在2008年2月科索沃宣布獨立後,儘管已得到近99個國家承認及北約支持,但塞爾維亞堅決反對,俄羅斯和中共也持否定態度。在國際環境影響下,以俄羅斯、美國為首的國際主導力量,順勢成為塞、科兩國各自認定的依恃。

去年,涉及主權議題的車牌和身分證更換爭議,以及12月初科索沃當局逮捕塞爾維亞族警員的事件,再此挑動塞爾維亞族與阿爾巴尼亞族間的敏感神經。原以為在科索沃問題上,能得到俄國力挺的塞國總統武契奇,在宣布軍隊、警察進入「最高警戒」後,發覺蒲亭在俄烏戰爭捉襟見肘,且自身難敵北約,最終妥協接受美國、歐盟的斡旋方案,撤除邊境路障,暫解危機。

烏俄戰火至今未止,其外溢效應連帶影響歐洲地緣政治秩序。對於烏國而言,力爭的是保衛國土家園;對塞、科兩國而言,則是想藉大國的戰略較勁和國際社會反應,盤算利益。以此反觀亞洲和印太地區安全局勢,其實亦有著類似情況。無論是抗衡或是避險,策略的選擇都和國家自身安全防衛實力直接相關,更取決於舉國一致的衛國信念。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